上師像銅鑄鎏金,胎體厚重,金色澄澈明亮。頭戴桃形僧帽,額際高廣,眉如初 月,雙目微合下視,眉彎與鼻脛相連,神態怡然,尊者以罕見年輕活佛面貌示人, 法相靜謐莊嚴。身著坎肩僧裙,外披袒右式僧袍,薄衣貼體,衣紋折痕簡潔清晰, 於衣緣飾卷草紋。軀體結構比例勻稱,左手持金剛鈴,右手執金剛杵,坐姿挺拔, 全跏趺端坐於長方形台座。寶座正面二道寬帶內分別飾卷草紋與八菱開光花卉紋, 紋飾繁複精美,餘皆光素,金光燦爛。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庋藏十七 / 十八世紀〈扎 那巴扎爾無量佛〉(圖一),及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十七 / 十八世紀喀爾喀蒙古〈尊 勝佛母〉(圖二),其造像技法及帶有青春朝氣的容貌,與本尊像極為相似,可資參 考。本尊上師承襲蒙古札那巴札爾風格造像的藝術特點,用料奢華,不惜成本,體 現一世哲布尊丹巴少年時面貌。
文獻參考
圖一 十七 / 十八世紀〈扎那巴扎爾無量佛〉,Steven M. Kossak 1992 年捐贈,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庋藏,編號 1992.193.1,摘錄自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網站
圖二 十七 / 十八世紀 喀爾喀蒙古〈尊勝佛母〉,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圖像與風格:故宮藏傳佛教造像(下)》,紫禁城出版社,2002 年,頁 374,圖版 163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17/18 世紀〈銅鎏金扎納巴扎爾像〉,拍賣於北京保利 2023 年 2 月 25 日,編號 6748,成交價 RMB 1,840,000
札那巴札爾風格是清代蒙古地區締造出的藝術結晶。此風格來自於一世哲布尊 丹巴(1635 - 1723 年),法名「札那巴札爾」,是蒙古喇嘛教的宗教領袖,為 清初四大轉世活佛之一,亦為雕塑藝術家。1655 至 1683 年是喀爾喀蒙古佛教 快速發展階段,亦是扎那巴扎爾創作的黃金時期,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蒙古佛造 像藝術,且藝術水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的噶爾丹進犯喀爾喀蒙古,札 那巴札爾一世哲布尊丹巴率部歸附清朝,康熙三十年(1691 年),康熙帝召集 內外蒙古各部王公貴族舉行著名的多倫會盟,宣佈一世哲布尊丹巴為大喇嘛, 被授予「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稱號。會盟之後,哲布尊丹巴隨駕進京, 為太后、皇后、公主講法,長住熱河與京師間達十餘年,出入宮禁,與康熙帝 往來頻繁。在其影響下,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清內務府下設中正殿念經 處,專門管理宮中藏傳佛教事務。本尊像風格不同於清代西藏地區造像,額部 眉形高拱,眼為禪定式半闔,眼角與下眼瞼相交的弧度較其他造像風格開闊, 嘴形也較小巧圓潤。身形厚實飽滿,手指較為短粗,帶有草原民族體型特點, 手足及肌肉則飽滿富有彈性,彰顯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的高貴身分與尊崇 的宗教地位,為蒙古上師像中極為罕見之作。
文獻參考
圖一 十七 / 十八世紀〈扎那巴扎爾無量佛〉,Steven M. Kossak 1992 年捐贈,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庋藏,編號 1992.193.1,摘錄自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網站
圖二 十七 / 十八世紀 喀爾喀蒙古〈尊勝佛母〉,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圖像與風格:故宮藏傳佛教造像(下)》,紫禁城出版社,2002 年,頁 374,圖版 163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17/18 世紀〈銅鎏金扎納巴扎爾像〉,拍賣於北京保利 2023 年 2 月 25 日,編號 6748,成交價 RMB 1,840,000
札那巴札爾風格是清代蒙古地區締造出的藝術結晶。此風格來自於一世哲布尊 丹巴(1635 - 1723 年),法名「札那巴札爾」,是蒙古喇嘛教的宗教領袖,為 清初四大轉世活佛之一,亦為雕塑藝術家。1655 至 1683 年是喀爾喀蒙古佛教 快速發展階段,亦是扎那巴扎爾創作的黃金時期,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蒙古佛造 像藝術,且藝術水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的噶爾丹進犯喀爾喀蒙古,札 那巴札爾一世哲布尊丹巴率部歸附清朝,康熙三十年(1691 年),康熙帝召集 內外蒙古各部王公貴族舉行著名的多倫會盟,宣佈一世哲布尊丹巴為大喇嘛, 被授予「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稱號。會盟之後,哲布尊丹巴隨駕進京, 為太后、皇后、公主講法,長住熱河與京師間達十餘年,出入宮禁,與康熙帝 往來頻繁。在其影響下,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清內務府下設中正殿念經 處,專門管理宮中藏傳佛教事務。本尊像風格不同於清代西藏地區造像,額部 眉形高拱,眼為禪定式半闔,眼角與下眼瞼相交的弧度較其他造像風格開闊, 嘴形也較小巧圓潤。身形厚實飽滿,手指較為短粗,帶有草原民族體型特點, 手足及肌肉則飽滿富有彈性,彰顯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的高貴身分與尊崇 的宗教地位,為蒙古上師像中極為罕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