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造像為銅質分鑄,通體施金,金色濃郁飽滿。尊像頭 戴五葉骷髏寶冠,寶繒於耳際向上飄揚呈 U 形,紅髮豎立 猶如火焰,以蛇束髮。方臉闊額,中開慧眼,三目圓瞪, 雙眉緊蹙,捲舌咧口,獠牙畢露,呈岔怒相。雙耳垂肩, 配戴圓形大耳璫。頸垂華麗瓔珞,袒胸露腹,腕、臂、足 踝皆戴環釧及花蛇,並鏨刻細密渾圓連珠紋,裝飾極華麗 繁複,長帛繞過肩臂飄卷於身側,增添律動感。右手高舉 長劍,左手結期克印,腰束虎皮裙,右腿屈膝,左腿膝蓋 著地,足部向後抬起,跪於覆蓮瓣台座,蓮瓣寬肥規整, 對稱分布,座上下緣飾珠紋一周。原封裝藏保存完好,底 蓋中央刻有精美十字金剛杵。本件白不動金剛題材十分少 見,造像奇特複雜,動感強烈,極具藝術美感。北京故宮 博物院庋藏西藏十六世紀〈白不動金剛〉(圖一),與本品 極為類似,為典型白不動金剛造像風格,可作為參考比對。 五方佛,乃主持中、東、南、西、北之如來,順序為大日 如來、阿閦佛、阿彌陀佛、寶生佛、不空成就佛。阿閦 佛,為金剛族諸神之主尊。不動金剛是阿閦佛的岔怒化 身,以降伏魔障,護持佛法。其身分之複雜是其他諸尊所 少見,既有菩薩身,又有本尊身,同時又是護法神,並以 一面二臂護法造像居多。有青色和白色之分,故有青不動 金剛和白不動金剛之名。
本尊造像受漢化影響,在裝束上與西藏造像略有不同,但 其圖像學特徵基本相似。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明永樂〈鐵 鑄金大黑天〉(圖二),作工細緻,代表明代宮廷銅造像技 術的最高水平,可資參考。然本造像應以此為摹本,稍加 增減變化,使形象更為生動,且仍具有明末清初之時代風 範,具有極高藝術水準和收藏價值。
文獻參考
圖一 西藏十六世紀〈白不動金剛〉,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圖像與風格: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造像》,紫禁城出版社,2002 年,頁 460,圖版 210
圖二 明永樂〈鐵鑄金大黑天〉,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同圖一,頁 422,圖版 187
本尊造像受漢化影響,在裝束上與西藏造像略有不同,但 其圖像學特徵基本相似。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明永樂〈鐵 鑄金大黑天〉(圖二),作工細緻,代表明代宮廷銅造像技 術的最高水平,可資參考。然本造像應以此為摹本,稍加 增減變化,使形象更為生動,且仍具有明末清初之時代風 範,具有極高藝術水準和收藏價值。
文獻參考
圖一 西藏十六世紀〈白不動金剛〉,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圖像與風格: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造像》,紫禁城出版社,2002 年,頁 460,圖版 210
圖二 明永樂〈鐵鑄金大黑天〉,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同圖一,頁 422,圖版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