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質,細膩清透,水頭盈潤。取大塊精良翠玉琢製,分蓋與爐身。蓋面隆起,鈕 頭浮雕花葉紋,葉片細緻優雅,富有西洋韻味。鈕及蓋頂間鏤雕花葉紋短柱連接, 另鏤雕四道葉片銜活環。蓋面以一道寬帶紋區隔,上半部浮雕乳丁紋環層層交疊環 繞,下半部雕夔龍花卉紋,線條婉轉綿長,弧度優雅。爐身圓鼓,以雙龍搶珠為 主題紋樣,龍首古雅,上下顎延伸化為花葉,甚為精巧,龍身細長彎繞,分出數道 卷曲弧線,裝飾意味濃厚。爐身兩側鏤雕花葉銜活環耳,莨苕葉翻轉交疊,花苞飽 滿正欲綻放。腹下承三獸首高足鼎立,獸首圓潤飽滿,眉、髮捲曲,威武霸氣。整 體造型厚重端莊,雕工精緻,運用陰刻、陽起、圓雕等多種琢製技法,紋飾繁縟精 緻,絢麗豪華。
玉器之美如石之堅,如水之潤,如山川精英之凝聚匯集,是 華夏民族共同的美感追求。中國玉器發展到清代更是空前繁 榮,質優量大,雕工精細。且乾隆皇帝好古,認為「玩物仍 存師古情」,特別喜愛夏商周三代器物的古樸典雅,因而提 倡「仿古」,指示玉器製作向古器物看齊,造型紋飾以宮中 收藏之商周青銅器為範本,並以頂級美玉為材加以仿古雕 刻。《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五》,周〈大鼎〉(圖 一),可作本器摹古創新之範本式樣。
圖一 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五.周〈大鼎〉
出處:《景印擒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一五七冊、器用類,世界書局, 1986 年,頁 243-132 。
圖二 〈題痕都斯坦玉盂〉御製詩文
出處:詩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十)》,御製詩五集, 卷 79 ,頁 10-477
圖三 清〈青玉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庋藏
出處:《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5 年,頁 269 ,圖版 273
乾隆帝除對古代經典極為推崇,亦對風格鮮明的異域藝術頗 為青睞,每每題詩讚詠。為迎合帝王的喜好,地方官員四處 訪求,助長玉雕業吹起「伊斯蘭風」,亦促使玉雕藝術更高 度發展。從已知故宮現存藏品及世界各地博物館收藏來看, 皆藏有此類器物。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以後的御製詩 中,數次提及從回部入貢的痕都斯坦玉器出現中國款式,如 周代銅、耳垂活環等。皇帝更明言此種「雙環肖內地」實在 是「似竊中華式」,可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題〈痕都 斯坦玉盂〉:「盂耳有環垂,考古製所貽何時外竊式,却較 內為奇,疊葉薄如紙…樣式與內地多有不同,而此盂則似竊 中華之式,兩耳有環下為三足竟與西清古鑑周丁灰盤漢獸環 洗形制相仿,而通體鐫鏤花葉,層迭隱互,其薄如紙,益加 精巧。」(圖二);而同類之作可見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 區庋藏清〈青玉爐〉(圖三)及本件十九世紀〈翠玉雙龍搶 珠紋雙活環耳三足蓋爐〉,整體造型具有濃厚的中國風,又 極力融入痕都斯坦玉器的紋飾與風格,亦中亦西,為典型的 中國玉工仿痕都斯坦玉器之品。本件翠玉爐以傳統雙龍搶珠 圖為裝飾主題,然再以充滿濃郁西洋風韻的莨苕葉裝飾,精 巧嬌媚的花葉紋飾風格,更顯華麗典雅,令人耳目一新。
拍場類似作品
圖四 清晚期〈翠玉雕龍戲珠紋雙龍耳三足蓋爐〉,拍賣於香港佳士得 2012 年 11 月 28 日,編號 2344 ,成交價 HKD 5,540,000
本品以翠玉為材雕琢,仿古青銅器造型再加以變化,通體冰 翠,瑩潤華美,巧妙結合東西風韻,紋飾高雅精緻。拍場相似 之例可參見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12 年11 月28日,編號2344,清 晚期〈翠玉雕龍戲珠紋雙龍耳三足蓋爐〉(圖四)。而本件翠 玉爐雕工更為精湛,撫之瑩潤細膩,望之耀眼,誠然已將賞心 悅目的五感美學,表現到華滋玲瓏的極致境界,是件人見人愛 的絕美翠珍。
玉器之美如石之堅,如水之潤,如山川精英之凝聚匯集,是 華夏民族共同的美感追求。中國玉器發展到清代更是空前繁 榮,質優量大,雕工精細。且乾隆皇帝好古,認為「玩物仍 存師古情」,特別喜愛夏商周三代器物的古樸典雅,因而提 倡「仿古」,指示玉器製作向古器物看齊,造型紋飾以宮中 收藏之商周青銅器為範本,並以頂級美玉為材加以仿古雕 刻。《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五》,周〈大鼎〉(圖 一),可作本器摹古創新之範本式樣。
圖一 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五.周〈大鼎〉
出處:《景印擒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一五七冊、器用類,世界書局, 1986 年,頁 243-132 。
圖二 〈題痕都斯坦玉盂〉御製詩文
出處:詩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十)》,御製詩五集, 卷 79 ,頁 10-477
圖三 清〈青玉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庋藏
出處:《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5 年,頁 269 ,圖版 273
乾隆帝除對古代經典極為推崇,亦對風格鮮明的異域藝術頗 為青睞,每每題詩讚詠。為迎合帝王的喜好,地方官員四處 訪求,助長玉雕業吹起「伊斯蘭風」,亦促使玉雕藝術更高 度發展。從已知故宮現存藏品及世界各地博物館收藏來看, 皆藏有此類器物。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以後的御製詩 中,數次提及從回部入貢的痕都斯坦玉器出現中國款式,如 周代銅、耳垂活環等。皇帝更明言此種「雙環肖內地」實在 是「似竊中華式」,可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題〈痕都 斯坦玉盂〉:「盂耳有環垂,考古製所貽何時外竊式,却較 內為奇,疊葉薄如紙…樣式與內地多有不同,而此盂則似竊 中華之式,兩耳有環下為三足竟與西清古鑑周丁灰盤漢獸環 洗形制相仿,而通體鐫鏤花葉,層迭隱互,其薄如紙,益加 精巧。」(圖二);而同類之作可見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 區庋藏清〈青玉爐〉(圖三)及本件十九世紀〈翠玉雙龍搶 珠紋雙活環耳三足蓋爐〉,整體造型具有濃厚的中國風,又 極力融入痕都斯坦玉器的紋飾與風格,亦中亦西,為典型的 中國玉工仿痕都斯坦玉器之品。本件翠玉爐以傳統雙龍搶珠 圖為裝飾主題,然再以充滿濃郁西洋風韻的莨苕葉裝飾,精 巧嬌媚的花葉紋飾風格,更顯華麗典雅,令人耳目一新。
拍場類似作品
圖四 清晚期〈翠玉雕龍戲珠紋雙龍耳三足蓋爐〉,拍賣於香港佳士得 2012 年 11 月 28 日,編號 2344 ,成交價 HKD 5,540,000
本品以翠玉為材雕琢,仿古青銅器造型再加以變化,通體冰 翠,瑩潤華美,巧妙結合東西風韻,紋飾高雅精緻。拍場相似 之例可參見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12 年11 月28日,編號2344,清 晚期〈翠玉雕龍戲珠紋雙龍耳三足蓋爐〉(圖四)。而本件翠 玉爐雕工更為精湛,撫之瑩潤細膩,望之耀眼,誠然已將賞心 悅目的五感美學,表現到華滋玲瓏的極致境界,是件人見人愛 的絕美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