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以整塊白玉精心琢製而成,細密凝光,潤澤晶瑩,沁色自然。長柄彎曲,柄體幾近S 形,造型優美流暢。首面為雲葉式,邊緣減地一層如意雲肩式邊框,高浮雕展翅蝙蝠攀附頂 端,左右翼上各乘載一幼蝠,面以壓地隱起技法,淺浮雕桃樹主幹一株,枝繁葉茂,自山岩 蜿蜒而上,雙桃飽滿碩大,雙蝠展翅飛翔而至,生動活潑,象徵「五福臨門、福壽雙全」吉 祥之意。柄身中央隆起處,高浮雕蒼龍戲珠,龍首顙頂圓凸,獅鼻平脗,雙角似鹿,鬃毛後 揚並細如游絲,體幾近S形狀,長頸細腰,臀肩豐滿,長尾分岔捲向兩側,予人威猛神武觀 感。趾端飾以勾連紋與首頂端展翅蝙蝠相應,尾端琢對穿小孔,可繫絲穗(已佚)。如意背 面則光素無紋,拋光精良,巧露玉質的溫潤光澤。
如意本為僧侶的工具,明清時期如意發展到鼎盛,被 視作吉祥瑞器,製作力求精美,材料極盡貴重。北京 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青玉龍戲珠紋如意〉(圖一)其 形制、技法,與本品極為相似,可作比對參考。然本 件如意玉材選用極為考究,構圖以「五福臨門、福壽 雙全」之吉祥紋樣,乃取《尚書.洪範》稱福有五 種:「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 曰考終命。」與漢朝桓譚《新論》:「壽、富、貴、 安樂、子孫眾多。」之吉祥寓意,略勝一籌。

圖一 清〈青玉龍戲珠紋如意〉,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8-清》,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88,圖版55
圖二 〈儲秀宮明間寶座〉
出處:《明清室內陳設》,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頁53,圖版37
圖三 清〈碧玉圭璧紋如意〉,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同圖一,頁101,圖版70
除用於祝賀壽辰,皇族也拿如意賞賜王公大臣,如意 漸漸為上層人物權力和財富的象徵,為貴族賞玩的範 疇。英國使節馬戈爾尼當年在〈乾隆英使覲見記〉即 載:「所各宮或各屋,必有一寶座,寶座之旁,必有 一如意。」從清宮陳設中不難發現,一般擺放在寶座 旁的如意多以玉石為主,如仍妥善保留當年基本原 貌的儲秀宮(圖二),如今猶可在該宮明間紫檀寶座 一旁,見到白玉如意的陳設蹤跡,顯見玉雕如意身價 不凡。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青玉龍戲珠紋如意〉 (圖一)、清〈碧玉圭璧紋如意〉(圖三)及本件 十八世紀〈白玉福壽紋如意〉,皆應為皇族賞賜王公 大臣,或臣子們進獻祝賀皇室壽辰之賀禮。

拍場類似作品
圖四 清乾隆〈白玉雲蝠紋如意〉,拍賣於北京華藝2017年11月25日, 編號1110,成交價RMB 3,220,000
本品以蝙蝠為裝飾紋樣,承載清代皇親貴族祝賀壽 辰、祈福的美好願望。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北 京華藝2017年11月25日,編號1110,清乾隆〈白 玉雲蝠紋如意〉(圖四)。細觀本品,通體打磨圓 滑,拋光精良,造型婉轉流暢,結構和諧,彰顯典雅 華貴,具有高貴的身分表徵,充分展現清中期玉雕藝 術的輝煌成就。
如意本為僧侶的工具,明清時期如意發展到鼎盛,被 視作吉祥瑞器,製作力求精美,材料極盡貴重。北京 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青玉龍戲珠紋如意〉(圖一)其 形制、技法,與本品極為相似,可作比對參考。然本 件如意玉材選用極為考究,構圖以「五福臨門、福壽 雙全」之吉祥紋樣,乃取《尚書.洪範》稱福有五 種:「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 曰考終命。」與漢朝桓譚《新論》:「壽、富、貴、 安樂、子孫眾多。」之吉祥寓意,略勝一籌。

圖一 清〈青玉龍戲珠紋如意〉,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8-清》,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88,圖版55
圖二 〈儲秀宮明間寶座〉
出處:《明清室內陳設》,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頁53,圖版37
圖三 清〈碧玉圭璧紋如意〉,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同圖一,頁101,圖版70
除用於祝賀壽辰,皇族也拿如意賞賜王公大臣,如意 漸漸為上層人物權力和財富的象徵,為貴族賞玩的範 疇。英國使節馬戈爾尼當年在〈乾隆英使覲見記〉即 載:「所各宮或各屋,必有一寶座,寶座之旁,必有 一如意。」從清宮陳設中不難發現,一般擺放在寶座 旁的如意多以玉石為主,如仍妥善保留當年基本原 貌的儲秀宮(圖二),如今猶可在該宮明間紫檀寶座 一旁,見到白玉如意的陳設蹤跡,顯見玉雕如意身價 不凡。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青玉龍戲珠紋如意〉 (圖一)、清〈碧玉圭璧紋如意〉(圖三)及本件 十八世紀〈白玉福壽紋如意〉,皆應為皇族賞賜王公 大臣,或臣子們進獻祝賀皇室壽辰之賀禮。

拍場類似作品
圖四 清乾隆〈白玉雲蝠紋如意〉,拍賣於北京華藝2017年11月25日, 編號1110,成交價RMB 3,220,000
本品以蝙蝠為裝飾紋樣,承載清代皇親貴族祝賀壽 辰、祈福的美好願望。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北 京華藝2017年11月25日,編號1110,清乾隆〈白 玉雲蝠紋如意〉(圖四)。細觀本品,通體打磨圓 滑,拋光精良,造型婉轉流暢,結構和諧,彰顯典雅 華貴,具有高貴的身分表徵,充分展現清中期玉雕藝 術的輝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