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爐以整料白玉雕製而成,質地溫潤細膩,寶光蘊澤。器仿古彝器,略有增減變化, 採淺浮雕、鏤刻、挖空及陰刻等技法。分蓋與爐身,子母口內扣相合。蓋作覆碗貌, 捉手設有圓盤形面,頂上圓雕盤龍為高鈕,龍首朝正,頭上雙角,鬚髮飛揚,尾部揚 起與鬚相接,動感十足,呈現恢弘神威。爐蓋與腹面皆以壓地淺浮雕夔鳳紋,線條勾 勒纖秀,雙夔鳳遙相對應呈變形獸面紋,紋樣古樸莊嚴,顯露神秘古韻。爐身圓口起 盤唇,短束頸,鼓腹,下承三足。腹兩側飾方闊挺秀朝冠耳,光素無紋,刻意施以壓 地隱起邊線,呈現出挺拔優雅,莊嚴肅穆之造型。底中央鐫有「乾隆年製」雙行四字隸書款。
摹古為十八世紀清宮藝術的主旋律之一,本器仿商周 青銅,藍本取自《西清古鑑》商〈若癸鼎二〉(圖 一)圖譜。細觀本器,造型規整對稱,在風格意蘊上 仿古外,器形和紋飾,著重仿其神韻,既有上古之 樣,又具時代之風,融合白玉凝光含蓄之特質,盡顯 雍容,乃乾隆時期所倡導的仿古代表佳作,在玉爐器 類中,為罕見之佳品。配有相應碧玉獸面紋座,色澤 青翠碧綠,內含深綠墨斑,與白玉色澤對比,更顯穩 重,相得益彰。
圖一 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一.商〈若癸鼎二〉
出處:《景印擒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一五七冊、器用類,世界書局,1986年,頁243-32
圖二 清中期〈和闐青玉獸面紋雙耳爐〉,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中國玉器全集6-清》,河北美術出版社,1993年,頁243,圖版355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清乾隆〈白玉雕仿古獸面紋三足蓋爐〉,拍賣於香港邦瀚斯2016年6月2日編號17,成交價HKD 3,640,000
香爐為焚香之器具,用於宮廷,大則表現皇家體度, 小則彰顯文人情懷,樣式繁多。而宮中書房之焚香, 乃帝王個人之雅事,乾隆皇帝熟通漢理,精於儒典, 為品味甚高之一代文雅皇帝,屋內焚香亦不可少。乾 隆皇帝崇尚古制,又融入其審美情趣,使作品氣息華 美而不失古雅。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中期〈和闐 青玉獸面紋雙耳爐〉(圖二),與本品皆是受此種審 美影響而產生的精美之作。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 於香港邦瀚斯2016年6月2日,編號17,清乾隆〈白 玉雕仿古獸面紋三足蓋爐〉(圖三),與本品形制相 近,展現乾隆朝的復古風範。本件蓋爐雅致脫俗,作 為文房清供置於書房、廳堂几案,於富麗中增添典 雅,實為精彩。
摹古為十八世紀清宮藝術的主旋律之一,本器仿商周 青銅,藍本取自《西清古鑑》商〈若癸鼎二〉(圖 一)圖譜。細觀本器,造型規整對稱,在風格意蘊上 仿古外,器形和紋飾,著重仿其神韻,既有上古之 樣,又具時代之風,融合白玉凝光含蓄之特質,盡顯 雍容,乃乾隆時期所倡導的仿古代表佳作,在玉爐器 類中,為罕見之佳品。配有相應碧玉獸面紋座,色澤 青翠碧綠,內含深綠墨斑,與白玉色澤對比,更顯穩 重,相得益彰。
圖一 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一.商〈若癸鼎二〉
出處:《景印擒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一五七冊、器用類,世界書局,1986年,頁243-32
圖二 清中期〈和闐青玉獸面紋雙耳爐〉,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中國玉器全集6-清》,河北美術出版社,1993年,頁243,圖版355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清乾隆〈白玉雕仿古獸面紋三足蓋爐〉,拍賣於香港邦瀚斯2016年6月2日編號17,成交價HKD 3,640,000
香爐為焚香之器具,用於宮廷,大則表現皇家體度, 小則彰顯文人情懷,樣式繁多。而宮中書房之焚香, 乃帝王個人之雅事,乾隆皇帝熟通漢理,精於儒典, 為品味甚高之一代文雅皇帝,屋內焚香亦不可少。乾 隆皇帝崇尚古制,又融入其審美情趣,使作品氣息華 美而不失古雅。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中期〈和闐 青玉獸面紋雙耳爐〉(圖二),與本品皆是受此種審 美影響而產生的精美之作。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 於香港邦瀚斯2016年6月2日,編號17,清乾隆〈白 玉雕仿古獸面紋三足蓋爐〉(圖三),與本品形制相 近,展現乾隆朝的復古風範。本件蓋爐雅致脫俗,作 為文房清供置於書房、廳堂几案,於富麗中增添典 雅,實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