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壺以整塊白玉雕琢而成,質地細膩瑩潤,色澤溫雅含蓄。壺呈圓形體,曲柄,短流, 圈足,底中央鐫有「乾隆御製」雙行四字隸書款。蓋作覆碗貌,頂為盤龍鈕,龍首朝 正,頭上雙角,鬚髮飛揚,龍鱗雕刻清晰精細,絲毫畢現,靈活生動。壺蓋、短流及腹 部線條柔弧簡練,面光素無紋,豐美晶透,展現白玉光澤如膏似脂,拋光粼粼之感。壺 柄飾變形勾雲紋,肩飾勾雲式如意紋,近足處飾仰蓮瓣。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 藏清〈白玉勾雲紋執壺〉(圖一),造型、構圖與本壺極為相似,可資參考比對。
壺從史前就開始出現,有圓壺、方壺等造型,並無流和執柄,常見者如商周時期的青銅 壺,多為酒器、禮器,造型也成為後期其它類型壺的淵源。玉質壺之製作,或因製作需費 較多玉料,且口小腹大,掏膛工藝較一般器皿複雜,更不如青銅或陶瓷可反覆試驗、燒 製、鑄造,故隋唐以前均未見玉壺出土。然可從唐代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寒 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遙想玉壺冰透之 美。玉壺冰心亦成為清廉正直,品行清白高潔之代稱,然詩中的玉壺,實為無流和執柄之 壺。
圖一 清〈白玉勾雲紋執壺〉,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10-清》,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181圖版134
圖二 清雍正〈玉六瓣執壺〉,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香港商務印書館,2006年,頁257,圖版212
圖三 清〈玉光素執壺〉,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同圖二,頁258,圖版213
玉執壺流行於明清時期,有圓形、方形、長頸等樣式,數量雖增多,仍遠少於其他器形。 例舉清代為例,可知雍正元年已有玉壺製作,惟多數是收拾前朝留下的舊壺,如《清宮內 務府造辦處活計檔案》:「雍正元年二月初十日,怡親王交玉杏葉壺一件(隨紫檀木座) ⋯玉茶壺一件、玉蒜頭壺一件、玉提梁壺一件⋯王諭收拾見新,遵此⋯九月十六日,收拾 得玉茶壺一件、玉提梁壺一件,怡親王呈進訖。」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三例有 款之著名白玉壺,為清雍正〈玉六瓣執壺〉(圖二)、清〈玉光素執壺〉(圖三)及清嘉 慶〈玉羊首提梁壺〉(圖四),為數寥若晨星。
乾隆時期,四部玉貢始進京城。良材美玉充沛,工匠技術純熟,促進玉雕工藝發展至巔 峰,而瑩潔剔透,細膩無瑕的白玉壺多為此時期之作。此期湧現大量精美絕倫之玉雕,陳 設器中,器皿類玉器所佔比例甚高,如爐、瓶、盒、壺、碗、洗、香薰等,此類不僅具實 用功能,亦為日常陳設作用。其中,玉壺乃工藝最為複雜,對玉料要求最高的玉質器皿之 一。據乾隆時期的活計檔記載,玉壺的製作數量比雍正時期增加許多,亦有帶柄執壺的紀 錄,然因為記載特徵模糊,且兩岸故宮未有實物發布,而無法對應參考。拍場相似之作如 香港蘇富比2004年10月31日,編號233,清乾隆〈御製白玉茶壺〉(圖五)及香港蘇富 比2020年5月23日,編號6009,清乾隆〈御製白玉光素菊花鈕茶壺〉(圖六)與本件清 乾隆〈白玉蓮瓣紋執壺〉,皆屬極為稀有的珍品。然本壺紋飾均採對稱布局,厚薄勻稱, 拋光講究,以減地陽起技法琢刻,線條精準規矩,圓潤婉轉,氣韻靈活,為乾隆時期展現 玉質美感之藝術佳作。
圖四 清嘉慶〈玉羊首提梁壺〉,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同圖二,頁262,圖版216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五 清乾隆〈御製白玉茶壺〉,香港蘇富比2004年10月31日,編號233,成交價HKD 6,782,400
圖六 清乾隆〈御製白玉光素菊花鈕茶壺〉,香港蘇富比2020年5月23日,編號6009
壺從史前就開始出現,有圓壺、方壺等造型,並無流和執柄,常見者如商周時期的青銅 壺,多為酒器、禮器,造型也成為後期其它類型壺的淵源。玉質壺之製作,或因製作需費 較多玉料,且口小腹大,掏膛工藝較一般器皿複雜,更不如青銅或陶瓷可反覆試驗、燒 製、鑄造,故隋唐以前均未見玉壺出土。然可從唐代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寒 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遙想玉壺冰透之 美。玉壺冰心亦成為清廉正直,品行清白高潔之代稱,然詩中的玉壺,實為無流和執柄之 壺。
圖一 清〈白玉勾雲紋執壺〉,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10-清》,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181圖版134
圖二 清雍正〈玉六瓣執壺〉,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香港商務印書館,2006年,頁257,圖版212
圖三 清〈玉光素執壺〉,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同圖二,頁258,圖版213
玉執壺流行於明清時期,有圓形、方形、長頸等樣式,數量雖增多,仍遠少於其他器形。 例舉清代為例,可知雍正元年已有玉壺製作,惟多數是收拾前朝留下的舊壺,如《清宮內 務府造辦處活計檔案》:「雍正元年二月初十日,怡親王交玉杏葉壺一件(隨紫檀木座) ⋯玉茶壺一件、玉蒜頭壺一件、玉提梁壺一件⋯王諭收拾見新,遵此⋯九月十六日,收拾 得玉茶壺一件、玉提梁壺一件,怡親王呈進訖。」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三例有 款之著名白玉壺,為清雍正〈玉六瓣執壺〉(圖二)、清〈玉光素執壺〉(圖三)及清嘉 慶〈玉羊首提梁壺〉(圖四),為數寥若晨星。
乾隆時期,四部玉貢始進京城。良材美玉充沛,工匠技術純熟,促進玉雕工藝發展至巔 峰,而瑩潔剔透,細膩無瑕的白玉壺多為此時期之作。此期湧現大量精美絕倫之玉雕,陳 設器中,器皿類玉器所佔比例甚高,如爐、瓶、盒、壺、碗、洗、香薰等,此類不僅具實 用功能,亦為日常陳設作用。其中,玉壺乃工藝最為複雜,對玉料要求最高的玉質器皿之 一。據乾隆時期的活計檔記載,玉壺的製作數量比雍正時期增加許多,亦有帶柄執壺的紀 錄,然因為記載特徵模糊,且兩岸故宮未有實物發布,而無法對應參考。拍場相似之作如 香港蘇富比2004年10月31日,編號233,清乾隆〈御製白玉茶壺〉(圖五)及香港蘇富 比2020年5月23日,編號6009,清乾隆〈御製白玉光素菊花鈕茶壺〉(圖六)與本件清 乾隆〈白玉蓮瓣紋執壺〉,皆屬極為稀有的珍品。然本壺紋飾均採對稱布局,厚薄勻稱, 拋光講究,以減地陽起技法琢刻,線條精準規矩,圓潤婉轉,氣韻靈活,為乾隆時期展現 玉質美感之藝術佳作。
圖四 清嘉慶〈玉羊首提梁壺〉,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同圖二,頁262,圖版216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五 清乾隆〈御製白玉茶壺〉,香港蘇富比2004年10月31日,編號233,成交價HKD 6,782,400
圖六 清乾隆〈御製白玉光素菊花鈕茶壺〉,香港蘇富比2020年5月23日,編號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