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質,色澤溫雅,綿密含蓄。器分蓋與瓶,仿古青銅形制,蓋作四坡長方貌,頂為 束腰三階式方鈕,蓋、瓶內膛掏空,子母口合唇,口外緣皆陰刻一匝方雷紋。瓶長方 口,束頸,頸兩側各雕獸首銜活環為耳,腹下漸收,下承外撇高圈足,底部中央鐫有 「大清乾隆仿古」三行六字隸書款。蓋面、瓶頸及腹部皆陰刻回紋為地,以壓地隱起 技法浮雕形象獰奇獸面紋為主題,獸面呈複眼「臣目」,橢圓眼瞼內陰刻細線,眼上 眉線飾以連續式波曲,陽刻鼻樑起線,形成微凸寬鼻,加強裝飾效果,予人神秘莊嚴 之感。整體造型及紋飾皆擬仿古韻,然又加入新意巧思,呈現乾隆時期仿古崇尚在琢 玉工藝的卓越表現。
乾隆皇帝自稱「十全老人」,格外注重仿古,以追求「返樸還淳」、「形制 古雅」為樂趣。本品造型充滿濃郁青銅器元素,按器譜仿古代名器依樣製 作,如《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十九》,周〈太公壺一〉(圖一), 可作為仿古造型範本。然在製作過程中加以增減、更改,進一步帶動創新, 成就仿古玉器的興盛。
圖一 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十九.周〈太公壺一〉
出處:《景印擒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一五七冊、器用類,世界書局,1986年,頁243-526
圖二 清乾隆〈碧玉獸耳活環獸面紋壺〉,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10-清》,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28,圖版6
獸面紋,又稱饕餮紋,為中國傳統紋飾中的一種,盛行於史前、商代和西周 初期,形態猙獰兇猛,最早見於良渚文化玉器,無角、軀幹和尾。戰國末年 《呂氏春秋》提及:「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據此,北宋時古器物圖錄 將青銅器上凸出動物頭部的紋飾,稱之「饕餮」。如呂大臨《考古圖》記癸 鼎:「中有獸面,蓋饕餮之象。」自此流行饕餮紋一詞。從本瓶紋飾的觀點 審視,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碧玉獸耳活環獸面紋壺〉(圖二),紋 飾華麗莊重,其兩側獸首銜環樣式及「大清乾隆仿古」款,與本器極為相 似,可資參考。唯本件仿古青銅器不僅造型古樸穩重,獸面紋飾繁複而誇 張,裝飾性極強,更烘托宮廷中莊重威嚴之勢,盡顯皇家氣派。
乾隆皇帝自稱「十全老人」,格外注重仿古,以追求「返樸還淳」、「形制 古雅」為樂趣。本品造型充滿濃郁青銅器元素,按器譜仿古代名器依樣製 作,如《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十九》,周〈太公壺一〉(圖一), 可作為仿古造型範本。然在製作過程中加以增減、更改,進一步帶動創新, 成就仿古玉器的興盛。
圖一 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十九.周〈太公壺一〉
出處:《景印擒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一五七冊、器用類,世界書局,1986年,頁243-526
圖二 清乾隆〈碧玉獸耳活環獸面紋壺〉,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10-清》,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28,圖版6
獸面紋,又稱饕餮紋,為中國傳統紋飾中的一種,盛行於史前、商代和西周 初期,形態猙獰兇猛,最早見於良渚文化玉器,無角、軀幹和尾。戰國末年 《呂氏春秋》提及:「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據此,北宋時古器物圖錄 將青銅器上凸出動物頭部的紋飾,稱之「饕餮」。如呂大臨《考古圖》記癸 鼎:「中有獸面,蓋饕餮之象。」自此流行饕餮紋一詞。從本瓶紋飾的觀點 審視,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碧玉獸耳活環獸面紋壺〉(圖二),紋 飾華麗莊重,其兩側獸首銜環樣式及「大清乾隆仿古」款,與本器極為相 似,可資參考。唯本件仿古青銅器不僅造型古樸穩重,獸面紋飾繁複而誇 張,裝飾性極強,更烘托宮廷中莊重威嚴之勢,盡顯皇家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