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質,細膩瑩潤,清雅秀麗。筆擱以葉為形,巧藉金黃皮色為葉面,增添色彩變 化。葉內雕兩童子呈蹲坐之姿,童子頭梳雙髻,彎眉細目,鼻樑挺直,面帶笑容相 視。雙童一手握住枝幹,另一手分別作掀開與挖果實之狀。身側枝藤蜿蜒,縱橫交 錯,結三顆碩大瓜果,嫩葉舒展,展現生機勃勃景象,亦有「瓜瓞綿綿」、「多子多 福」、「富貴滿堂」吉祥之意。此種紋樣出自《詩經.大雅.綿》:「綿綿瓜瓞,民 之初生」。
中國玉器發展至宋代,製玉工藝趨於成熟,題材開始趨向世俗化,生活用器和玩賞器 日益增多,富有濃厚民間生活氣息的玉雕童子成為當時人們喜愛的主題;至清代,玉 雕童子造型多樣,或站、或蹲、或跪、或臥等,姿態極為豐富活潑。本件筆擱造型設 計別具巧思,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香港保利2022年7月14日,編號3036,清 中期〈白玉俏色和合二仙〉(圖一),與本品皆以童子為雕琢主題,工藝精巧純熟, 可資參考。細觀本品,布局猶如一幅生動傳神的閒情小景,刻劃寫實,琢工精細,寓 意吉祥、喜慶,置於案頭增添清雅意韻。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一 清中期〈白玉俏色和合二仙〉,拍賣於香港保利2022年7月14日,編號3036,成交價HKD 420,000
中國玉器發展至宋代,製玉工藝趨於成熟,題材開始趨向世俗化,生活用器和玩賞器 日益增多,富有濃厚民間生活氣息的玉雕童子成為當時人們喜愛的主題;至清代,玉 雕童子造型多樣,或站、或蹲、或跪、或臥等,姿態極為豐富活潑。本件筆擱造型設 計別具巧思,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香港保利2022年7月14日,編號3036,清 中期〈白玉俏色和合二仙〉(圖一),與本品皆以童子為雕琢主題,工藝精巧純熟, 可資參考。細觀本品,布局猶如一幅生動傳神的閒情小景,刻劃寫實,琢工精細,寓 意吉祥、喜慶,置於案頭增添清雅意韻。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一 清中期〈白玉俏色和合二仙〉,拍賣於香港保利2022年7月14日,編號3036,成交價HKD 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