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質,光亮瑩潤,表面大面積黃褐沁色。雙豬呈長柱形,表現渾圓伏臥姿態。整器以粗斜刀法陰刻雕琢豬的雙耳、四肢及各部位輪廓,其腹下、嘴部及尾部均隨形琢成平面,線條勾勒古樸簡潔且不失大氣。尾部頂端有一細小橫穿圓孔,可穿線綁繫。
商代及西周時期,玉握逐漸代替動物骨牙成為主流,但其形制多元,常見各式碎玉片的組合。至漢代則出現以「玉握豬」為主的習俗,在漢代以羊代表吉祥,豬意表財富象徵,而豬也是富足家庭中所必備家畜,因此漢字中「家」中「豕」即是豬之象形文字,可見其重要性。
拍場類似作品
東漢〈青玉握豬一對〉,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18 年 11 月 28 日編號 2781,成交價 HKD 812,500
商代及西周時期,玉握逐漸代替動物骨牙成為主流,但其形制多元,常見各式碎玉片的組合。至漢代則出現以「玉握豬」為主的習俗,在漢代以羊代表吉祥,豬意表財富象徵,而豬也是富足家庭中所必備家畜,因此漢字中「家」中「豕」即是豬之象形文字,可見其重要性。
拍場類似作品
東漢〈青玉握豬一對〉,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18 年 11 月 28 日編號 2781,成交價 HKD 81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