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鉤一對白玉質,細膩晶瑩,表面帶有褐色沁。呈長條S形,鉤首雕為龍首,雙耳直立,眼圓凸大睜,鼻樑挺直,方吻闊嘴,刻劃精細,雕琢傳神。鉤頸雕琢弦紋,鉤身或隱起,或陰線刻卷雲紋,線條彎轉旋繞,曲線優美。鉤尾亦作龍首,與鉤首相呼應。背部光素無紋,中有橢圓形扁鈕,打磨光滑。整器造形別致,刻劃精細,紋飾線條流暢,生動傳神。
帶鉤,古稱「犀比」,為束在腰間皮帶之用,基本形狀一般為扭曲S形,一端有鉤,多作獸首,背有鈕。材質多樣,有青銅、金、玉等,製作精緻,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身分地位的象徵。原為「胡服」所用佩飾,春秋、戰國時因各族交往頻繁,由鮮卑族傳入中原,後於戰國至漢代盛行,沿用至魏晉。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戰國〈玉雙龍首帶鉤〉(圖一),與本品皆為戰國時期典型形制,鉤首、鉤尾呼應,且鉤身滿飾紋飾,紋飾層次豐富,包漿幽古,兩件成對更顯難得。
文獻參考
圖一 戰國〈玉雙龍首帶鉤〉,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上)》,香港商務印書館,2006 年,頁 196-197,圖版 164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二 戰國〈白玉龍首帶鉤〉,拍賣於香港嘉德 2019 年 10 月 7 日編號 929,成交價 HKD 1,416,000
帶鉤,古稱「犀比」,為束在腰間皮帶之用,基本形狀一般為扭曲S形,一端有鉤,多作獸首,背有鈕。材質多樣,有青銅、金、玉等,製作精緻,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身分地位的象徵。原為「胡服」所用佩飾,春秋、戰國時因各族交往頻繁,由鮮卑族傳入中原,後於戰國至漢代盛行,沿用至魏晉。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戰國〈玉雙龍首帶鉤〉(圖一),與本品皆為戰國時期典型形制,鉤首、鉤尾呼應,且鉤身滿飾紋飾,紋飾層次豐富,包漿幽古,兩件成對更顯難得。
文獻參考
圖一 戰國〈玉雙龍首帶鉤〉,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上)》,香港商務印書館,2006 年,頁 196-197,圖版 164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二 戰國〈白玉龍首帶鉤〉,拍賣於香港嘉德 2019 年 10 月 7 日編號 929,成交價 HKD 1,4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