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銅胎,撇口,長頸,溜肩,鼓腹下斂,圈足外撇。口沿外裝飾十六個相連的外翻如意頭,稱為雲口。頸及肩相交處飾對稱鍍金螭龍耳,祥龍長髮雙角,獅鼻,張嘴瞪目注視前方,神態威嚴。脊背凸起,捲尾雙叉,身軀雄健壯碩,四肢張弛有度,造形靈活。全器施以淺綠色琺瑯釉為地,採掐絲技法於雲口內飾折枝蓮,花瓣綻開,排列規整有序,予人瑰麗華美之感。瓶體主題紋飾表現慶壽之意,裝飾以纏枝蓮紋為主,頸部飾蝙蝠銜壽對應雙魚寶磬,腹飾「暗八仙」之寶扇、寶劍、魚鼓、玉板、葫蘆、花籃、荷花、橫笛,寓意「福壽吉慶」。整體裝飾色彩絢麗,盡顯繁縟,充滿祝壽喜慶氣氛與寄願長壽安泰的美好願望,當為清代皇室貴族慶典之陳設器。如乾隆帝萬壽慶典用瓷,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粉彩八仙慶壽圖雲口瓶〉(圖一),其雲口、松石綠地及纏枝蓮、八仙形象之構圖,可作為本品相似器型之參考。
道教八仙緣起於唐宋時期,相傳八仙定期赴西王母蟠桃會祝壽,因此「八仙祝壽」成為經典賀壽吉祥題材。八仙各自所持有的法器,稱「暗八仙」,寶扇代表鍾離權、寶劍代表呂洞賓、魚鼓代表張果老、玉板代表曹國舅、葫蘆代表鐵拐李、花籃代表藍采和、荷花代表何仙姑、橫笛代表韓湘子。
據《造辦處各作承做活計清檔》記載,乾隆皇帝在登基後不久,便著手擴大琺瑯器生產,於圓明園增設琺瑯作坊,以滿足宮廷苑囿及皇家寺廟陳設供奉的需求。因燒造技術成熟、材料來源穩定,使該時期得以產造更為多彩、尺寸龐大並鍍金璀璨的掐絲琺瑯作品,由於其製作工藝複雜,釉料配置和燒成難度大,生產成本高,在當時主要為皇室貴族使用。從風格上分析,偏好使用鍍金、格式化的番蓮紋、裝飾元素多樣、用色多元,此後各朝均沿襲乾隆時期的藝術之風。如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晚期〈掐絲琺瑯蓮壽八仙如意耳薰爐〉(圖二)及本件清〈銅胎掐絲琺瑯八仙慶壽紋雙螭龍耳大瓶〉皆飾以格式化的番蓮紋。然本瓶體碩大,造形沉厚穩重,所雕枝蔓層層纏繞,間飾「暗八仙」卻毫無淩亂繁縟之感。花瓣翻卷,枝蔓舒展自如,與蝙蝠、壽桃、雙魚、寶磬相應,疏密有致,富有瑰麗飽滿裝飾效果,華美有序,盡顯雍容大氣,表徵祥瑞,是為祝壽佳品。
文獻參考
圖一 清乾隆〈粉彩八仙慶壽圖雲口瓶〉,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中國陶瓷全集 15 -清(下)》,錦年國際有限公司,2001 年,頁 65,圖版 35
圖二 清晚期〈掐絲琺瑯蓮壽八仙如意耳薰爐〉,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琺瑯器編 4 -清掐絲琺瑯》,紫禁城出版社,2011 年,頁 308,圖版 250
道教八仙緣起於唐宋時期,相傳八仙定期赴西王母蟠桃會祝壽,因此「八仙祝壽」成為經典賀壽吉祥題材。八仙各自所持有的法器,稱「暗八仙」,寶扇代表鍾離權、寶劍代表呂洞賓、魚鼓代表張果老、玉板代表曹國舅、葫蘆代表鐵拐李、花籃代表藍采和、荷花代表何仙姑、橫笛代表韓湘子。
據《造辦處各作承做活計清檔》記載,乾隆皇帝在登基後不久,便著手擴大琺瑯器生產,於圓明園增設琺瑯作坊,以滿足宮廷苑囿及皇家寺廟陳設供奉的需求。因燒造技術成熟、材料來源穩定,使該時期得以產造更為多彩、尺寸龐大並鍍金璀璨的掐絲琺瑯作品,由於其製作工藝複雜,釉料配置和燒成難度大,生產成本高,在當時主要為皇室貴族使用。從風格上分析,偏好使用鍍金、格式化的番蓮紋、裝飾元素多樣、用色多元,此後各朝均沿襲乾隆時期的藝術之風。如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晚期〈掐絲琺瑯蓮壽八仙如意耳薰爐〉(圖二)及本件清〈銅胎掐絲琺瑯八仙慶壽紋雙螭龍耳大瓶〉皆飾以格式化的番蓮紋。然本瓶體碩大,造形沉厚穩重,所雕枝蔓層層纏繞,間飾「暗八仙」卻毫無淩亂繁縟之感。花瓣翻卷,枝蔓舒展自如,與蝙蝠、壽桃、雙魚、寶磬相應,疏密有致,富有瑰麗飽滿裝飾效果,華美有序,盡顯雍容大氣,表徵祥瑞,是為祝壽佳品。
文獻參考
圖一 清乾隆〈粉彩八仙慶壽圖雲口瓶〉,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中國陶瓷全集 15 -清(下)》,錦年國際有限公司,2001 年,頁 65,圖版 35
圖二 清晚期〈掐絲琺瑯蓮壽八仙如意耳薰爐〉,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琺瑯器編 4 -清掐絲琺瑯》,紫禁城出版社,2011 年,頁 308,圖版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