盉圓口,直頸,鼓腹圜底,腹一側有流,下承三足。上部有提梁,拱形提梁前端飾以獸首,後端捲曲,彷若瑞獸躬身置於其上。流作獸首張口,耳豎立,雙目圓瞪。器腹上半部寬帶紋一周,其內飾交龍紋,線條曲轉交錯,繁複致密,富有節奏感。腹下置三蹄足,足上端飾獸面,獸面濃眉怒目,威猛懾人。整體鑄造工藝精湛,紋飾刻劃細膩,包漿古樸典雅。
盉,是古代用來調和酒與水的器具,與爵配套可以盛酒,與盆配套亦可盛水,常用於貴族祭祀、宴饗等禮儀性場合,盛行於商和西周,流行至春秋戰國。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盉,調味也。」清代王國維《觀堂集林》:「餘謂盉者,蓋和水於酒之器,所以節酒之厚薄者也。」上海博物館庋藏戰國晚期〈交龍紋盉〉(圖一),其形制與本品相似,可為同時期相似作品之參考。本件獸首盉造形別致,鑄製考究,紋飾繁密,蒼古瑩潤,青綠斑駁的銅鏽更增添古雅韻味。

文獻參考
圖一 戰國晚期〈交龍紋盉〉,上海博物館庋藏,收錄於《夏商周青銅器研究:東周篇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頁 448-449,圖版 629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二 春秋晚期〈青銅虎鳳提梁盉〉,拍賣於西冷印社 2016 年 12 月 17 日編號 3085成交價 RMB 805,000
盉,是古代用來調和酒與水的器具,與爵配套可以盛酒,與盆配套亦可盛水,常用於貴族祭祀、宴饗等禮儀性場合,盛行於商和西周,流行至春秋戰國。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盉,調味也。」清代王國維《觀堂集林》:「餘謂盉者,蓋和水於酒之器,所以節酒之厚薄者也。」上海博物館庋藏戰國晚期〈交龍紋盉〉(圖一),其形制與本品相似,可為同時期相似作品之參考。本件獸首盉造形別致,鑄製考究,紋飾繁密,蒼古瑩潤,青綠斑駁的銅鏽更增添古雅韻味。

文獻參考
圖一 戰國晚期〈交龍紋盉〉,上海博物館庋藏,收錄於《夏商周青銅器研究:東周篇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頁 448-449,圖版 629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二 春秋晚期〈青銅虎鳳提梁盉〉,拍賣於西冷印社 2016 年 12 月 17 日編號 3085成交價 RMB 80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