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珍國際藝術 | Yu Jen Taipei

選單

443 戰國  銅錯金銀貘

443 戰國  銅錯金銀貘

L15.6cm

預估價

TWD
200,000-250,000
USD
6,700-8,300
HKD
51,300-64,100
RMB
45,450-56,820
2023春季拍賣
拍賣|
2023年5月21日(星期日) 3:00pm
地點|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中華文化總會大樓)
預展|
2023年5月13-19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
2023年5月20日 上午10:00至下午4:00
聯絡資訊:
+886-2-2358-1881
art@yu-jen.tw
 

拍品簡述

貘銅鑄,呈立姿,首微昂,吻前伸,雙目圓睜,體態壯碩,短腿,牛蹄足,尖短尾下垂,形體酷似羊,雙耳揚起,似在凝神諦聽。器身採金銀錯技法錯金,以勾雲紋為主,幾何紋為輔,組成變形夔龍、鳳紋樣,飾金與器物本身渾然一體,綻放出明麗光澤。
 
金銀錯技法起源於春秋戰國之際,盛行在戰國中晚期和西漢。戰國時期宴飲是國與國間外交活動中非常重要的儀式,宴會中陳設新奇器物,可創造話題性並促進交流。此時期青銅工藝中,鑲嵌、金銀錯、包金、鏤刻等金屬細工技術發展達到高度水平。從1923年侯馬市鑄銅廠遺址出土,美國華盛頓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庋藏春秋〈銅貘〉(圖一),可知晉國已經利用模具分鑄相同器型,相似銅貘曾出土數件。其與英國大英博物館藏庋藏東周〈銅錯金銀貘〉(圖二)及本件戰國〈銅錯金銀貘〉三者皆形態寫實生動、鑄造技法及青銅表面布有自然天成的藍綠銅鏽極為相似,可資參考。然本品金與青銅結合嚴絲合縫,在時光流轉之中,金依然熠熠生輝,亮麗悅目,更勝一籌。
 
中國人對「貘」並不熟悉,只在史書和傳説中似曾見過此種動物的身影。唐白居易《貘屏贊》:「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於南方山谷中。寢其毗闢瘟,圖其形辟邪⋯⋯贊曰:邈哉其獸,生於南國。其名曰貘,非鐵不食。昔在上古,人心忠貞。征伐教令,自天子出。劍戟省用,銅鐵羨溢。貘當是時,飽食終日。」文中點出唐人流行畫貘作屏,認為貘可以「辟邪」,然其字裡行間存有弦外之音,喻「帝王愛民如子,不輕啟戰端,貘飽食終日,不亦快哉!」


文獻參考
圖一   春秋〈銅貘〉,1923 年侯馬市鑄銅廠遺址,美國華盛頓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庋藏, 
摘錄自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網站
圖二  東周〈銅錯金銀貘〉,英國大英博物館庋藏,摘錄自大英博物館網站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明〈犧尊〉,拍賣於上海匡時 2021 年 7 月 8 日編號 948,成交價 RMB 3,680,000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