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像頭戴五葉花冠,頂束高髮髻,髻上飾花簪,餘髮自然飄落於兩肩,耳垂花璫。額寬、眉長,雙目微睜,眼尾上揚,細長的白毫凸起於眉間,臉頰圓潤,微含笑意,凝神若思狀,沉蘊慈悲妙相。頸配珠鍊項圈,手、臂、踝處飾有花形釧環,增添綠度母華麗璀璨氣息又不失莊嚴肅穆。著貼身天衣,不刻衣褶,左肩掛禪思帶, 於身後呈三曲式S 形,線條自然生動。束腰帶垂繫瓔珞,胯間寶帶成扇形平鋪於蓮花寶座。雙肩各豎出一帶著法輪與寶瓶的烏巴拉花(藍蓮花),左肩含苞的蓮花托著法輪,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上,立掌於胸前施無畏印,代表佛足,表示佛廣度眾生,常轉法輪的大慈心願。右肩盛開的蓮花托著寶瓶與右手掌心向外作與願印, 象徵佛之善法的寶庫,能滿足眾生的一切願望。左腿橫盤,右腿下垂,踩一朵盛開蓮花,舒坐於仰覆蓮座上,蓮瓣飽滿,上下對稱排列,瓣尖上翹,座下緣一周連珠紋,具有濃郁的帕藏藝術風格。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十五世紀 西藏〈紅銅鎏金綠度母坐像〉(圖一),其面部寫實的特徵有著藏地民族特色,頭部向右微傾,身體向左折腰舒展,肌體表現柔軟自然,又有帕拉造像獨具動感之特點,與本件尊像極為相似,可資參考。本件十五世紀〈銅鎏金綠度母坐像〉造像結構比例精準,加之肌膚線條柔和而且富有彈性,表現出青春的身軀,祥和寫實的風格,完美體現尊佛高貴典雅氣度,與「慈悲」、「智慧」雙圓的宗教特質。
公元八至十二世紀時期,印度帕拉王朝在東印度形成佛教藝術風格,後經由尼泊爾傳入西藏,與西藏傳統的審美和工藝結合,從而形成一種新的造像藝術風格,即「帕拉風格」。列舉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十五世紀 西藏〈銅鍍金無量壽佛〉(圖二)及本件十五世紀〈銅鎏金綠度母坐像〉,天衣薄而貼體,不刻衣褶,此種獨特形式,可能或多或少與尼泊爾密宗有關係,明顯是西藏匠人製作之帕拉風格造像。在印度、尼泊爾等外來藝術形式上,融入藏民族文化和審美因素,創作出具有鮮明藏民族特色的佛教造像之列證。
度母是密宗所尊奉的佛母,全稱聖救度佛母或至尊救度母,簡稱救度母或度母,因其有救苦救難,濟度眾生之功,是以為名。據《度母本源經》, 觀音用其聖眼,觀察六道眾生,因覺受苦眾生仍未減少,頓生憂鬱之際, 乃從雙眼流出眼淚,淚水滴成蓮花,乃出現至尊救度佛母(綠度母),繼而又變化出白、紅、黃、青⋯⋯等不同顏色的二十一度母。綠度母是藏傳佛教眾多佛母像中流傳最廣、供奉最多尊像。細觀本尊造像,面龐端正豐潤,手指纖細,寬肩細腰,軀體結構勻稱,體態優美,曲線畢露,完美體現藏傳佛像藝術所追求人體自然和諧之境界,技巧高超寫實,精美細膩, 實為箇中珍品。
文獻參考
圖一 十五世紀 西藏〈紅銅鎏金綠度母坐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藏傳佛教造像》,香港商務印書館,2003 年,頁 171,圖版 163
圖二 十五世紀 西藏〈銅鍍金無量壽佛〉,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圖像與風格:故宮藏傳佛教造像(上)》,紫禁城出版社,2002 年,頁 74,圖版 15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十五世紀〈綠度母像〉,拍賣於中貿聖佳 2021 年 5 月 21 日編號 1756,成交價 RMB 943,000
公元八至十二世紀時期,印度帕拉王朝在東印度形成佛教藝術風格,後經由尼泊爾傳入西藏,與西藏傳統的審美和工藝結合,從而形成一種新的造像藝術風格,即「帕拉風格」。列舉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十五世紀 西藏〈銅鍍金無量壽佛〉(圖二)及本件十五世紀〈銅鎏金綠度母坐像〉,天衣薄而貼體,不刻衣褶,此種獨特形式,可能或多或少與尼泊爾密宗有關係,明顯是西藏匠人製作之帕拉風格造像。在印度、尼泊爾等外來藝術形式上,融入藏民族文化和審美因素,創作出具有鮮明藏民族特色的佛教造像之列證。
度母是密宗所尊奉的佛母,全稱聖救度佛母或至尊救度母,簡稱救度母或度母,因其有救苦救難,濟度眾生之功,是以為名。據《度母本源經》, 觀音用其聖眼,觀察六道眾生,因覺受苦眾生仍未減少,頓生憂鬱之際, 乃從雙眼流出眼淚,淚水滴成蓮花,乃出現至尊救度佛母(綠度母),繼而又變化出白、紅、黃、青⋯⋯等不同顏色的二十一度母。綠度母是藏傳佛教眾多佛母像中流傳最廣、供奉最多尊像。細觀本尊造像,面龐端正豐潤,手指纖細,寬肩細腰,軀體結構勻稱,體態優美,曲線畢露,完美體現藏傳佛像藝術所追求人體自然和諧之境界,技巧高超寫實,精美細膩, 實為箇中珍品。
文獻參考
圖一 十五世紀 西藏〈紅銅鎏金綠度母坐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藏傳佛教造像》,香港商務印書館,2003 年,頁 171,圖版 163
圖二 十五世紀 西藏〈銅鍍金無量壽佛〉,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圖像與風格:故宮藏傳佛教造像(上)》,紫禁城出版社,2002 年,頁 74,圖版 15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十五世紀〈綠度母像〉,拍賣於中貿聖佳 2021 年 5 月 21 日編號 1756,成交價 RMB 9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