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口,鼓腹,長方形豎耳,圜底,底承三熊足。分蓋與鼎,子母口相合,蓋內露胎,餘皆施綠釉,呈瓜皮綠色。半球形蓋上以三等距圓珠串起一圓凸弦,將畫面分隔成內外兩個主題,施以浮雕技法,內飾雙龍雲氣紋, 外穿插分布飛禽走獸,可辨有豹、犬、鷹、熊等。畫面中動物奔騰跳躍,雲氣紋疏密虛實,處理得巧妙自然,變化中顯動勢,嚴謹中藏生動。鼎中部飾一道凸弦紋,餘光素。
漢朝,綠釉陶曾是陶瓷中最為悅目之色。作為東漢發明創燒的新品種,上承商周瓷器的施釉技術,下啟唐宋三彩器瑰麗多姿、變幻莫測的裝飾風格,在中國古代陶瓷群芳譜中獨樹一幟,是漢代低溫鉛釉技術發展的碩果。整器造形飽滿,古樸敦厚,線條自然流暢而富有張力,紋飾樸拙生動,達到兼具實用與美觀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