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管筒由蓋與筒身組合,扁長形,筒身口緣處有一環,可穿繩與緒締、菸草袋綁繫組合。蓋及筒身以螺鈿滿飾行草詩文,詩文出自元代書法家鮮于樞,對經其過目鑒賞之〈范寬雪山圖〉進行梳理及分析,書寫出觀點及審美偏好。整體造形優美,質地致密細滑,螺鈿鑲嵌技藝精緻,書法宛若提筆寫成,字體俊秀灑脫,布局疏密有致,行氣明顯清晰,充滿高雅風韻。
明治四年(1871年),明治政府制定戶籍法,廢除舊有封建等級並簡化階級,將天皇家歸為「皇族」,全體京都貴族、德川家親眷、大名的直系親屬、琉球王室、朝鮮皇室一律歸為「貴族」,武士歸為「士族」,根據不同身分等級,和服的禮儀、穿著方式、紋樣設計,都帶有不同象徵。其中,搭配和服所用裝身具「根付、印籠、煙管、煙管筒、櫛」等,更是追求細膩和奢華,以炫耀財力、權力及品味。
在日本,鑲嵌珍珠母的工藝統稱為「螺鈿」,此技藝自八世紀從唐朝傳入。至明治時期,不僅政治、經濟、社會有重大變革,文化上也有相當的突破,工匠們將傳統技藝應用於藝術創作,發展出更高層次的藝術表現。每件作品細膩的作工,透露出明治時代嚴謹的處事態度,展現極致魅力,獲歐洲人青睞。本品結合書法, 以珍珠母作裝飾,在切割和鑲嵌時皆需配合一定方向和角度,以凸顯貝殼天然光澤,與黑漆結合時,閃耀彩虹般的光彩,呈現出作者細膩、精湛的技藝與文雅風格,在裝身具文化中甚為難得。
豊川楊汀,為三代豊川楊溪之次男。與當時的東京藝術大學校長正木直彥(1862 - 1940年)私交甚篤,其作品以煙管筒、櫛、笄居多。在2017年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舉辦「皇室彩繪百年文化展」,以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為主題,展示大正到昭和初期,首屈一指的美術工藝家爲慶祝皇室儲位的成婚和登基製作之傳世陳設器物,展品便有豊川楊汀〈螺鈿山水〉作品,細密的山水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而在當時,能為皇室製作獻禮是一種極高榮譽,也帶動技藝傳承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