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作道人裝束,局部泥金彩繪,寶光內蘊。頭戴束髮道冠,廣額大耳,五官俊朗祥和,雙目炯炯有神,濃眉長髯,黑髯垂胸,展現清顏莊肅之像。胸前雙手在巾內接合,右手食指露出,似共捧之勢。身著交領廣袖道袍,頸間戴如意形項圈長方珮,長袖垂褡自然,衣緣飾飛雲紋,腰繫長帶飾幾何紋,帛帶下方飾星宿圖,盤膝平坐於寶座上,道袍自然鋪展,具有不同凡俗的威儀。整體造像風格端嚴,道岸風清之容,散發出宗教的莊嚴神聖。山西省博物館庋藏明〈元始天尊坐像〉(圖一)、(圖二)雙手相疊於胸、腹前作共捧之勢,及莊嚴坐姿與本件尊像極為相似,可資參考。
「元」即「初」之意,「始」即「首」之意,寓意元始天尊為降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為萬物宇宙的創造者。在魏晉時期〈靈寶經〉為道教經典,始推崇元始天尊為道教最高神祇,居於玉清聖境清徵天,為三清天尊之首,位列於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之前。據南北朝時道士陶弘景編定《真靈位業圖》稱:「紫雲之閣,碧霞為城。而天尊所居第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仙府名曰〈玄都玉京〉。並眾神仙都要按時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常見的造像特徵為雙手共捧寶珠,或是左手虛拈、右手虛捧,以象徵天地始生、陰陽未成的無極狀態。本尊像體型規整高大,臉部泥金,眉眼、鬍髯髹漆,光彩熠熠,與其加彩脫落露出的銅色,形成鮮明對比。權衡合度,工藝精湛,線條細緻流暢,衣紋飄逸自然,刀法婉轉流暢,蘊含無限的藝術感染力,充分呈現內地造像的卓越工藝。
文獻參考
圖一 明〈元始天尊坐像〉,山西省博物館庋藏,收錄於《觀妙觀儌-山西省博物館藏道教文物》,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2003 年,頁 102,圖版 1
圖二 明〈元始天尊坐像〉,山西省博物館庋藏,收錄於同圖一,頁 103,圖版 12
「元」即「初」之意,「始」即「首」之意,寓意元始天尊為降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為萬物宇宙的創造者。在魏晉時期〈靈寶經〉為道教經典,始推崇元始天尊為道教最高神祇,居於玉清聖境清徵天,為三清天尊之首,位列於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之前。據南北朝時道士陶弘景編定《真靈位業圖》稱:「紫雲之閣,碧霞為城。而天尊所居第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仙府名曰〈玄都玉京〉。並眾神仙都要按時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常見的造像特徵為雙手共捧寶珠,或是左手虛拈、右手虛捧,以象徵天地始生、陰陽未成的無極狀態。本尊像體型規整高大,臉部泥金,眉眼、鬍髯髹漆,光彩熠熠,與其加彩脫落露出的銅色,形成鮮明對比。權衡合度,工藝精湛,線條細緻流暢,衣紋飄逸自然,刀法婉轉流暢,蘊含無限的藝術感染力,充分呈現內地造像的卓越工藝。
文獻參考
圖一 明〈元始天尊坐像〉,山西省博物館庋藏,收錄於《觀妙觀儌-山西省博物館藏道教文物》,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2003 年,頁 102,圖版 1
圖二 明〈元始天尊坐像〉,山西省博物館庋藏,收錄於同圖一,頁 103,圖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