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質,溫潤細膩,寶光蘊澤。分蓋與爐身,子母口緊密相合。爐蓋呈覆碗狀,頂設 八蓮瓣紋圓形鈕,蓋面及爐腹皆飾一道寬帶,範圍內刻飾連回紋及相向夔龍紋組成兩 組變形獸面紋相應,紋樣古樸莊嚴。爐身圓口,束頸,圓鼓腹,腹下漸收,下承三獸 首吞足。爐腹兩側雕琢龍首銜活環耳,龍眼圓凸,方吻闊鼻,尖耳,獨角,鬃髮分為 兩縷後仰,姿態威嚴,極富立體感。整體造形端莊優美,構思巧妙,紋飾繁而不亂, 既有上古之樣,又具時代之風,盡顯莊重高貴。
十八世紀仿古之風盛行宮中,尤以乾隆朝宮廷仿古器最盛,並大力提倡文治,「帝王 敷治,文教是先」。又文房器類中,爐為百器之首。古代文人書齋常設香爐,煙氣氤 氳,令人進入曠遠澄澈境界。陸遊《焚香賦》:「麈尾唾壺俱屏去,尚存餘習炷爐 香。」受宋代文人尚古精神影響,清代帝王好古,玉爐製作精選頂級美玉為材,向古 器物看齊,以先秦青銅器為藍本,既追求古器韻味,又融入皇帝審美情趣,氣息華麗 而不失古雅,形成鮮明的宮廷製玉風範。本件蓋爐即以《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 卷七》.漢〈蟠螭鼎〉(圖一)為基礎,並融合當時代風格特點,製作出既有古代遺 韻,又顯變化的嶄新樣貌。
文獻參考
圖一 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七.漢〈蟠螭鼎〉
出處:《景印擒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一五七冊、器用類,世界書局,1986年,頁243-185
從器型的觀點審視,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碧玉雙耳活環獸面紋 簋〉(圖二),與本器兩側同雕龍首銜活環耳、蓋同為蓮瓣紋圓形鈕、蓋面與腹以連 回紋及相向夔龍紋組成兩組變形獸面紋相應造形,與腹部紋飾配合,既展現十八世紀 復古風範,又顯出皇家雍容華貴之態。
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北京保利2019年12月5日,編號6968,清乾隆〈白玉獸 面紋龍耳活環蓋爐〉(圖三),皆取上乘白玉為材,玉爐風姿不凡。細觀之,本品雕 刻技法純熟,磨工細潤,線條婉轉流暢,結合挖膛、透雕、淺浮雕等多種工藝製作, 造形、構圖凝練沉穩,充滿濃郁青銅器元素,又流露盛世雄姿。其所雕紋飾獷柔相 濟,靈韻蒼然,作為文房清供,觀之精緻典雅,呈現盛世仿古之精彩藝術風格。
圖二 清乾隆〈碧玉雙耳活環獸面紋簋〉,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10-清》,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99,圖版69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清乾隆〈白玉獸面紋龍耳活環蓋爐〉,拍賣於北京保利2019年12月5日編號6968,成交價RMB 1,150,000
十八世紀仿古之風盛行宮中,尤以乾隆朝宮廷仿古器最盛,並大力提倡文治,「帝王 敷治,文教是先」。又文房器類中,爐為百器之首。古代文人書齋常設香爐,煙氣氤 氳,令人進入曠遠澄澈境界。陸遊《焚香賦》:「麈尾唾壺俱屏去,尚存餘習炷爐 香。」受宋代文人尚古精神影響,清代帝王好古,玉爐製作精選頂級美玉為材,向古 器物看齊,以先秦青銅器為藍本,既追求古器韻味,又融入皇帝審美情趣,氣息華麗 而不失古雅,形成鮮明的宮廷製玉風範。本件蓋爐即以《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 卷七》.漢〈蟠螭鼎〉(圖一)為基礎,並融合當時代風格特點,製作出既有古代遺 韻,又顯變化的嶄新樣貌。
文獻參考
圖一 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七.漢〈蟠螭鼎〉
出處:《景印擒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一五七冊、器用類,世界書局,1986年,頁243-185
從器型的觀點審視,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碧玉雙耳活環獸面紋 簋〉(圖二),與本器兩側同雕龍首銜活環耳、蓋同為蓮瓣紋圓形鈕、蓋面與腹以連 回紋及相向夔龍紋組成兩組變形獸面紋相應造形,與腹部紋飾配合,既展現十八世紀 復古風範,又顯出皇家雍容華貴之態。
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北京保利2019年12月5日,編號6968,清乾隆〈白玉獸 面紋龍耳活環蓋爐〉(圖三),皆取上乘白玉為材,玉爐風姿不凡。細觀之,本品雕 刻技法純熟,磨工細潤,線條婉轉流暢,結合挖膛、透雕、淺浮雕等多種工藝製作, 造形、構圖凝練沉穩,充滿濃郁青銅器元素,又流露盛世雄姿。其所雕紋飾獷柔相 濟,靈韻蒼然,作為文房清供,觀之精緻典雅,呈現盛世仿古之精彩藝術風格。
圖二 清乾隆〈碧玉雙耳活環獸面紋簋〉,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10-清》,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99,圖版69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清乾隆〈白玉獸面紋龍耳活環蓋爐〉,拍賣於北京保利2019年12月5日編號6968,成交價RMB 1,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