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以整料白玉材雕製而成,器壁厚實,凝白溫潤,精光內蘊,潤色瑩瑩。器分蓋與爐, 子母口內扣相合。蓋作覆碗貌,捉手設有圓盤形面,頂上圓雕盤龍為高鈕,龍首朝正, 頭上雙角,鬚髮飛揚,四肢粗壯,肘部飾上揚火焰紋,尾部揚起與鬚相接,姿態威猛, 形象動感十足。蓋面陰刻勾連雲紋為地,淺浮雕三組雙夔龍紋相向,紋飾繁縟精細,莊 嚴肅穆。爐身圓口起盤唇,短束頸,豐肩弧腹,下承三獸首吞足。腹一道寬帶,範圍內 刻飾雙夔龍紋相向與蓋呼應,肩部對稱飾龍首銜活環耳,龍首雕琢細膩,威嚴霸氣,呈 現恢弘神威。圜底飾三如意紋,中央鐫有「乾隆年製」雙行四字隸書款。
香爐為焚香之器具,用於宮廷,大則表現皇家體度,小則彰顯文人情懷,樣式繁多。而 宮中書房之焚香,乃帝王個人之雅事,乾隆皇帝熟通漢理,精於儒典,為品味甚高之一 代文雅皇帝,屋內焚香亦不可少。乾隆皇帝崇尚古制,御用器物多以先秦青銅器為藍 本,既追求古器韻味,又融入皇帝審美情趣,氣息華麗而不失古雅,於選材、樣式、燒 色、製造等方面皆十分注重精緻細膩之感。在造形方面或與原器相似,或略有改變,紋 飾方面有繼承,亦有創新,形成鮮明的宮廷製玉風範。
文獻參考
圖一 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二十八,周〈魯士敦〉
出處:《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第一五八冊、器用類,世界書局,1986年,頁244-176
本件香爐為十八世紀仿古風潮下的宮廷陳設器,其造形皆按器譜仿古代名器依樣製作,如欽定四庫 全書-西清古鑑、卷二十八,周〈魯士敦〉(圖一)之形制,可作為本品仿古之複刻原型範本,乃 依其樣式製作,加以創新後而成。從器型的觀點審視,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中期〈和闐青玉獸面 紋爐〉(圖二),與本器同為頂上圓雕盤龍為高鈕,雙獸耳下銜活環及下承三獸首吞足,亦為仿古 形制之基本佳例。
圖二 清中期〈和闐青玉獸面紋爐〉,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中國玉器全集6-清》,河北美術出版社,1993 年,頁60,圖版92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清乾隆〈白玉饕餮紋雙龍活環耳三足蓋爐〉,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11年6月1日編號3564,成交價HKD 14,100,000
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11年6月1日,編號3564,清乾隆〈白玉饕餮紋雙龍活 環耳三足蓋爐〉(圖三)。與之相比,本品雕刻技法純熟,磨工細潤,線條婉轉流暢,結合挖膛、 透雕、淺浮雕等多種工藝製作,造形、構圖凝練沉穩,充滿濃郁青銅器元素,又流露盛世雄姿。其 所雕紋飾獷柔相濟,靈韻蒼然,作為文房清供,觀之大器典雅,呈現乾隆朝仿古之精湛藝術風格。
香爐為焚香之器具,用於宮廷,大則表現皇家體度,小則彰顯文人情懷,樣式繁多。而 宮中書房之焚香,乃帝王個人之雅事,乾隆皇帝熟通漢理,精於儒典,為品味甚高之一 代文雅皇帝,屋內焚香亦不可少。乾隆皇帝崇尚古制,御用器物多以先秦青銅器為藍 本,既追求古器韻味,又融入皇帝審美情趣,氣息華麗而不失古雅,於選材、樣式、燒 色、製造等方面皆十分注重精緻細膩之感。在造形方面或與原器相似,或略有改變,紋 飾方面有繼承,亦有創新,形成鮮明的宮廷製玉風範。
文獻參考
圖一 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二十八,周〈魯士敦〉
出處:《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第一五八冊、器用類,世界書局,1986年,頁244-176
本件香爐為十八世紀仿古風潮下的宮廷陳設器,其造形皆按器譜仿古代名器依樣製作,如欽定四庫 全書-西清古鑑、卷二十八,周〈魯士敦〉(圖一)之形制,可作為本品仿古之複刻原型範本,乃 依其樣式製作,加以創新後而成。從器型的觀點審視,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中期〈和闐青玉獸面 紋爐〉(圖二),與本器同為頂上圓雕盤龍為高鈕,雙獸耳下銜活環及下承三獸首吞足,亦為仿古 形制之基本佳例。
圖二 清中期〈和闐青玉獸面紋爐〉,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中國玉器全集6-清》,河北美術出版社,1993 年,頁60,圖版92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清乾隆〈白玉饕餮紋雙龍活環耳三足蓋爐〉,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11年6月1日編號3564,成交價HKD 14,100,000
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11年6月1日,編號3564,清乾隆〈白玉饕餮紋雙龍活 環耳三足蓋爐〉(圖三)。與之相比,本品雕刻技法純熟,磨工細潤,線條婉轉流暢,結合挖膛、 透雕、淺浮雕等多種工藝製作,造形、構圖凝練沉穩,充滿濃郁青銅器元素,又流露盛世雄姿。其 所雕紋飾獷柔相濟,靈韻蒼然,作為文房清供,觀之大器典雅,呈現乾隆朝仿古之精湛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