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以猿戲為主題,在展開的冊頁上,山岩連綿延伸,蒼松枝幹粗壯彎轉,松針細密茂盛,黑、白長臂猿穿梭其間,或攀附枝幹,或蹲坐地面戲耍,其手臂瘦長,面容圓潤,樣貌溫馴,姿態靈巧。畫家以細膩筆法表現出各部位的不同質感,氣韻生動。整體畫面結構嚴謹,仿效宋畫筆意,精工描繪,猿猴神情意態活靈活現。
身為清宮後裔的溥心畬,生活環境優渥,多有機會觀摩體悟皇室珍藏書畫,畫風由擬悟古人名畫詩文蘊育而成,國學詩詞造詣自然融入作品,詩書畫為一體,成其特有風貌。溥儒曾對猿猴有精闢論說:「古人畫猿不畫猴者,猴躁而猿靜;猴喜殘生物,時擾行旅,猿在深山,攀藤飲水,與人無競;比猿於君子,比猴為小人。」顯見其喜畫猿之緣由。本品尺幅小巧,用筆清雅秀逸,在有限的空間裡,表現出山勢連綿,蒼茫壯闊感,且每一猿猴的神態、毛髮皆毫不馬虎,展現出溥儒深厚的書畫涵養與筆墨功力。
身為清宮後裔的溥心畬,生活環境優渥,多有機會觀摩體悟皇室珍藏書畫,畫風由擬悟古人名畫詩文蘊育而成,國學詩詞造詣自然融入作品,詩書畫為一體,成其特有風貌。溥儒曾對猿猴有精闢論說:「古人畫猿不畫猴者,猴躁而猿靜;猴喜殘生物,時擾行旅,猿在深山,攀藤飲水,與人無競;比猿於君子,比猴為小人。」顯見其喜畫猿之緣由。本品尺幅小巧,用筆清雅秀逸,在有限的空間裡,表現出山勢連綿,蒼茫壯闊感,且每一猿猴的神態、毛髮皆毫不馬虎,展現出溥儒深厚的書畫涵養與筆墨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