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珍國際藝術 | Yu Jen Taipei

選單

515 金城 (1878-1926)  白描佛說維摩詰經

515 金城 (1878-1926)  白描佛說維摩詰經

27.5x263.5cm 1921年作 水墨紙本 手卷

題款:民國十年歲次庚申春三月金城敬繪
鈐印:北樓所作、金城私印、墨荼閣
鑑藏印:雲閒王儼齋收藏記
跋題識:是中如來號廣大名稱 我於先日從彼佛土發來至此
我於彼土曾見一處有七萬七千外道 並其師首同一會
解深密經勝義諦相品 惟封龍山者北嶽之援三滌之別神
分體異處在於邦內 磥硌吐名與天同耀 能蒸雲興雨
與三公靈山協德齊勳 國舊秩而祭之以為三望 資五蘊之秀質
稟七耀之淳精 生而瑰奇幼而俊異 磊拔落之韻發自天衷
俶儻逸群之操起於衿抱三墳五典之秘 若非神妙無方 非籌算能測
至理豈繩准所知 寔乃常道無言有崖斯絕 安可諸天縱窺其窅冥
仁宗法師少學三論 名聞朝野振殊俗威儀肅穆 介節淹通留連清翰
發微隱比地方春 用顯仁之量如愚若訥 外明固能智慧
寶相瞻大雄象法禪機垂正覺 勞生作小息魚音梵唄滌塵煩
海國啟琳宮宏法利生揚正教 靈山聞妙諦覺迷渡苦感仁王
庚申年孟冬陳衡恪
跋鈐印:朽道人、師曾

來源
台北宇珍 2016 年 4 月 30 日編號 339

預估價

TWD
1,200,000-1,500,000
USD
37,500-46,900
HKD
300,000-375,000
RMB
272,730-340,910
2022秋季拍賣
拍賣|
2022年12月18日(星期日) 3:20pm
地點|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中華文化總會大樓)
預展|
2022年12月10-16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
2022年12月17日 上午10:00至下午4:00
聯絡資訊:
+886-2-2358-1881
art@yu-jen.tw
 

拍品簡述

畫卷以墨筆白描技法繪就,取材於佛教《佛說維摩詰經》,呈現佛世界的莊嚴相、清淨相之場景。畫面中,前景為世尊端坐於寶幢下說法,佛陀面容祥和,莊嚴肅穆,左右配迦葉、阿難兩尊者、四大天王以及羅漢等諸天神、菩薩,匯聚於兩旁聽佛陀說法。透過祥雲婀娜流動、熾盛的佛光照耀,將如夢似幻、如詩如畫的極樂淨土與塵世眾生緊密聯繫,流露出神聖安詳氛圍;後段描繪維摩詰宣講大乘教義的場面,畫中文殊菩薩合掌坐於束腰台座,足踏蓮花。獅子坐騎臥於旁。座後有菩薩、頭陀僧及老者,再後立武士裝束的于闐國王等圍繞聽法。維摩詰坐於錦榻,薄帽長鬚、身穿漢袍,右手前指,左手執塵尾扇,精神矍鑠,後跪坐僧人、捧缽侍女,再後立毗沙門天王。中央香几上置獅形爐,口吐香煙,一旁天女持花欲散,佛弟子舍利弗慌忙拂衣,維摩詰當即指出佛教應視萬物皆空,巧妙講經說法,使文殊菩薩及諸第子等深為嘆服。
整幅圖卷繁而不亂、氣韻莊嚴柔和,金城於開端以佛陀對聽法聖眾講經法,顯示娑婆世界清淨佛土。據經載,維摩詰是一位智慧無量、辯才無礙、游戲神通的法身大士,以在家居士的形象示現,稱「以眾生病,是故我病」,於是文殊菩薩承佛陀意旨問疾探訪。通過文殊菩薩問疾時與維摩詰論辯的場面,烘托維摩詰居士的能言善道、辯才無礙。整體畫面觀似簡潔,實則寓意豐富,不僅代表《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第一〉的情節,也包含〈善權品第二〉、〈弟子品第三〉及〈菩薩品第四〉的內容;卷尾則為金城的相知摯友陳衡恪題跋,為呼應《佛說維摩詰經》構圖,乃取中國著名碑、帖、經文等經典作品之段落為跋,巧妙呼應,相輔相成,更添禪趣,在傳統宗教圖像中融入文人特有的情感及創作思想,烘托出獨樹一幟、耐人尋味的藝術美感。
題跋首先以《解深密經》勝義諦相品第二,意為闡述佛、如來、大菩薩、聲聞等學習佛法之功德相,對應〈佛國品第一〉;再以《封龍山頌碑》的修祠祭祀封龍山與三公山神靈,以求國富年豐之事,與《元欽墓誌》所記北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孫元欽生平經典事蹟,對應善權方便博入諸道,令得所願之〈善權品第二〉;又取《破邪論序》之經典段落,引文證理、非道則儒,及法師著述之性,速而且理,對應法不孤起,因緣而起,故先明問疾因緣之〈弟子品第三〉;最後以《蘇州西園大雄寶殿對聯》,以法師洞識生活禪機,以佛典發人深思的成等正覺情操,融合佛陀為印度波斯匿王等十六大國國王說示如何守護佛果、修持十地善行,及守護國土的因緣,而講說受持讀誦此經可息災得福,使一切世間有情安穩康樂,對應〈菩薩品第四〉。
佛教相傳於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為擴大佛教在中國的影響,藝術家逐漸將佛教人物或故事生活化。唐代雕版印刷術發明後,佛經與圖像逐有合流的趨勢,以圖像方式來表達佛經義理及故事,以利弘法,可謂「圖文合一,書畫並重」。而佛畫的內容主要為「佛傳圖」,即繪寫釋迦牟尼一生的教化事蹟,或以多幅連續、或選其中某段事蹟。如本幅作品乃從〈佛國品第一〉延伸至〈菩薩品第四〉之長卷白描作品,為金城四十三歲時以遊絲描及鐵線描繪就,線條遒勁圓轉、優美流暢,創作取材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傳)北宋李公麟〈維摩演教圖卷〉(局部)(圖一)之延伸,筆墨謹嚴,內容豐富細緻,表達生動傳神,以靜態手法畫出動態視覺效果。
金城(1878 - 1926 年 ), 中國近現代畫家。 原名金紹城,字鞏北,一字拱北、經郛,號北樓、藕湖、蕅廬、藕廬,浙江吳興人。出身書香門第,家學淵源,對古器物字畫收藏甚富。金城自幼喜愛繪畫,並無師承,皆由臨摹古代名家作品學習,多臨習柳宗元、四王、吳、惲等的精品之作,善山水、花鳥,筆墨嚴謹,以工帶寫。能書法,兼工篆隸鐫刻,作品面目富變化,結構重視疏密。旁及古文辭,著作有《藕廬詩草》、《北樓論畫》、《金拱北印譜》、《天府球圖》等。其竭力提倡保存國粹,臨摹畫稿,作品多仿古、師古,在古人的意境中徘徊。晚年有寫生之作,極富生氣。著名近代畫家馬晉、陳少梅、田世光等皆出於金城門下。
在民國初年的北京,金石書畫之風大盛,金城與陳衡恪為相知摯友,1920 年兩人與周肇祥等在北京籌建「中國畫學研究會」,代表中國藝術的精髓精神。陳衡恪(1876 - 1923 年),字師曾,號槐堂、朽者、朽道人、道子、俟堂。江西修水人,出身書生門第,曾留學日本,歸國後從事美術教育,為著名美術家、藝術教育家。擅畫花卉、山水,精篆刻,鎔鑄秦漢。能詩文,借物托意,感懷時事。亦能書法,各體皆擅,矩法森嚴,堅實沉美,於古樸之中饒有秀氣,別具一番風格。善於創造性地把詩書畫印溶於一爐。如本幅作品不僅表達金城文人畫風,陳衡恪卷末以中國著名碑帖、經文呼應之題跋,表現出其感想的態度,乃文人特質之發揮。


文獻參考
圖一   (傳)北宋 李公麟〈維摩演教圖卷〉(局部),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晉唐兩宋繪畫.人物風格》,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 年,頁 100-103,圖版 16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