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色碧璽為材,形若菩提葉,外層翠綠,內層桃紅鮮豔,晶瑩蘊澤。桃紅色處雕琢觀音,觀音面容豐腴,髮梳高髻,彎眉挺鼻,嘴角微帶笑意,後有頭光。著天衣長裙,隨興舒坐,衣紋折理清晰,充分顯現布料柔軟質感。一尾祥龍盤旋於觀音身側,龍身蜿蜒,鱗片清晰,鬃髮細密飄逸。下方數尾魚兒翻騰悠游,動態活潑。整體雕琢工藝純熟,刀法婉轉,線條圓潤,利用碧璽天然色層構圖,布局繁簡得宜,巧妙精湛。
觀音為方便渡化眾生,有千百萬化身,魚龍觀音便是極受歡迎的一種化現。據傳觀音菩薩曾收伏海中巨鰲,其龍首魚身,身形龐大,於海中興風作浪,塗炭沿海生靈及往來船隻,經觀音菩薩渡化收服,受點化而開悟,終邁向正途。後世將鰲魚視為智慧之力量與文人功成名就之象徵。沿海地區的居民為紀念此事蹟,塑造出魚龍觀音形象供奉,以求觀音菩薩之庇祐。
觀音為方便渡化眾生,有千百萬化身,魚龍觀音便是極受歡迎的一種化現。據傳觀音菩薩曾收伏海中巨鰲,其龍首魚身,身形龐大,於海中興風作浪,塗炭沿海生靈及往來船隻,經觀音菩薩渡化收服,受點化而開悟,終邁向正途。後世將鰲魚視為智慧之力量與文人功成名就之象徵。沿海地區的居民為紀念此事蹟,塑造出魚龍觀音形象供奉,以求觀音菩薩之庇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