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質,色澤青黃,透亮光澤,局部有深淺不一褐色沁。熊呈趴伏狀,大眼小耳,凸吻。身姿飽滿圓潤,四足撐地,肌肉噴張,短尾。趾爪雕刻細膩,頰及前後腿陰刻細密短直線以示毫毛,餘處周身光素,打磨細緻順滑。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庋藏唐〈白玉熊〉(圖一),其造形、技法與本品相似,可資參考。
古人認為熊是祥瑞威武之獸。遠古神話人物黃帝,即號「有熊氏」,其部族便以熊為圖騰,人們常佩戴熊形飾件,祈能得到庇佑;《詩經》:「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男子之祥。」古人視夢見熊羆爲吉祥之兆,且有賀人生子之意。熊,自古便有豐富的文化意涵,其形象常見於各類器物中,演繹著神話與藝術的傳奇。
本件玉熊材質精良,雕工簡練嫻熟,著重刻劃熊的面部表情及姿態,在寫實基礎上力求神似,造形生動靈巧,不僅寓意吉祥,且顯露古代匠人純熟精湛的玉雕工藝。

文獻參考
圖一 唐〈白玉熊〉,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玉》,文物出版社,1993 年,圖版 159
古人認為熊是祥瑞威武之獸。遠古神話人物黃帝,即號「有熊氏」,其部族便以熊為圖騰,人們常佩戴熊形飾件,祈能得到庇佑;《詩經》:「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男子之祥。」古人視夢見熊羆爲吉祥之兆,且有賀人生子之意。熊,自古便有豐富的文化意涵,其形象常見於各類器物中,演繹著神話與藝術的傳奇。
本件玉熊材質精良,雕工簡練嫻熟,著重刻劃熊的面部表情及姿態,在寫實基礎上力求神似,造形生動靈巧,不僅寓意吉祥,且顯露古代匠人純熟精湛的玉雕工藝。

文獻參考
圖一 唐〈白玉熊〉,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玉》,文物出版社,1993 年,圖版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