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玉質,局部微有深褐色沁。熊形鎮圓雕琢成俯臥狀,尖首圓眼,雙耳後抿,體態肥碩,前腿直立,後腿微屈,短尾貼於臀部,呈現悠閒之態,形象自然生動。
古人認為熊是祥瑞威武之獸。《穆天子傳》:「春山百獸所聚也,爰有赤熊羆,瑞獸也。」周文王《蔔獵》亦云:「非熊非羆,天遣我師,乃太公望也。」以熊為題材雕刻的玉器,寓意吉祥,乃帝師之兆。從出土的玉器所示,宋代仿古玉器主要以漢代玉器為仿製對象,江蘇省徐州博物館庋藏西漢〈玉熊形鎮〉(圖一),可為本件作品參考之列證。本件熊形鎮採圓雕和局部線雕相結合技法,線條圓潤洗鍊,腮邊與腿側使用密排短細線,刻劃出鬃毛的效果以增加質感,亦將熊的姿態刻劃維妙維肖,極具巧思。

文獻參考
圖一 西漢〈玉熊形鎮〉,1986 年江蘇省徐州市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江蘇省徐州博物館庋藏,摘錄於江蘇省徐州博物館網站
古人認為熊是祥瑞威武之獸。《穆天子傳》:「春山百獸所聚也,爰有赤熊羆,瑞獸也。」周文王《蔔獵》亦云:「非熊非羆,天遣我師,乃太公望也。」以熊為題材雕刻的玉器,寓意吉祥,乃帝師之兆。從出土的玉器所示,宋代仿古玉器主要以漢代玉器為仿製對象,江蘇省徐州博物館庋藏西漢〈玉熊形鎮〉(圖一),可為本件作品參考之列證。本件熊形鎮採圓雕和局部線雕相結合技法,線條圓潤洗鍊,腮邊與腿側使用密排短細線,刻劃出鬃毛的效果以增加質感,亦將熊的姿態刻劃維妙維肖,極具巧思。

文獻參考
圖一 西漢〈玉熊形鎮〉,1986 年江蘇省徐州市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江蘇省徐州博物館庋藏,摘錄於江蘇省徐州博物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