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白玉製成,半透明質,呈正圓扁平體,邊緣局部泛赭斑沁色。外緣陰線修飾寬邊,內飾勾連雲紋,作上下交錯排列,規整精緻。內鏤雕環繞一圈四螭龍,首似虎,橄欖眼,秋葉耳,鼓鼻,鬃毛飛揚,勇猛沉穩。身軀網格紋、龍鱗紋清晰可辨,軀體扭轉,尾部刻意拉長,極富動態美感。首分別朝向四方,身體彼此交織纏繞,接續成蜿蜒波形,交接連貫於一體,神態動感十足。
戰國至漢代的玉匠熟知視覺特性,令人驚嘆其創意,不時於平面顯現三維立體構圖,視覺將具有蜿蜒形式的平面身軀辨識為立體神獸。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西漢早中期〈獸猴紋玉壁形器〉,及本件戰國〈白玉螭龍結交四方璧〉可為列證。
從「春秋五霸」至「戰國七雄」群雄割據,各諸侯佩此類玉璧,代表神武、力量、權勢及王者風範,與廣遊天下,結交四方好友之意。本品運用鏤雕結合細陰線,刀工鋒利挺拔,刀痕較深,轉角尖銳,技法精湛。

文獻參考
圖一 西漢早中期〈獸猴紋玉壁形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實幻之間-院藏戰國至漢代玉器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20 年,頁 277,圖版 2-11159
戰國至漢代的玉匠熟知視覺特性,令人驚嘆其創意,不時於平面顯現三維立體構圖,視覺將具有蜿蜒形式的平面身軀辨識為立體神獸。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西漢早中期〈獸猴紋玉壁形器〉,及本件戰國〈白玉螭龍結交四方璧〉可為列證。
從「春秋五霸」至「戰國七雄」群雄割據,各諸侯佩此類玉璧,代表神武、力量、權勢及王者風範,與廣遊天下,結交四方好友之意。本品運用鏤雕結合細陰線,刀工鋒利挺拔,刀痕較深,轉角尖銳,技法精湛。

文獻參考
圖一 西漢早中期〈獸猴紋玉壁形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實幻之間-院藏戰國至漢代玉器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20 年,頁 277,圖版 2-1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