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以青銅為材,呈扁方體,唇口,平沿,長頸兩側飾神獸銜環耳,鼓腹下垂收斂,下承折楞方寬台沿。頸、腹主體以淺浮雕變體蟠螭紋為表現形式,腹部以十字寬帶紋作界欄分隔出八開光,內滿飾細小蟠螭紋,鑄造精美,華麗堂皇,繁縟而不失巧妙。頸側各裝飾一隻神獸,獸角彎曲,昂首吐舌,長舌垂捲如鉤高,身以細密陰線飾鱗紋,足銜環,尾向上捲,作沿頸向上攀登之勢。1940 年陝西扶風任家村出土,陝西歷史博物館庋藏西周晚期〈梁其壺〉(圖一),其造形可為本件方壺之參考例證。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鑄造技術顯著提高,出現許多新工藝,失蠟法即為其中之一。以失蠟法鑄造器物,由於採用整模不會出現合範帶來的鑄痕,表面光滑精細,並可鑄造相當繁縟之紋樣。如 1978 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庋藏戰國早期〈曾侯乙尊〉(圖二)與本件春秋〈青銅神獸銜環耳方壺〉,兩者皆在頸與腹之間圓雕神獸,器身上下遍飾淺浮雕變體蟠螭紋,不僅形成異常瑰麗的裝飾效果,且反映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充分展現青銅鑄製的高水準技術。

文獻參考
圖一 西周晚期〈梁其壺〉,1940 年陝西扶風任家村出土,陝西歷史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中國青銅器全集 5 -西周 1》,文物出版社,1996 年,頁 140,圖版 150
圖二 戰國早期〈曾侯乙尊〉,1978 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中國考古文物之美- 5 湖北隨縣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94 年,圖版 43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春秋晚期〈青銅蓮蓋龍耳交體龍紋壺〉,拍賣於香港華藝 2019 年 11 月 24 日,
編號 1148,成交價 HKD 2,596,000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鑄造技術顯著提高,出現許多新工藝,失蠟法即為其中之一。以失蠟法鑄造器物,由於採用整模不會出現合範帶來的鑄痕,表面光滑精細,並可鑄造相當繁縟之紋樣。如 1978 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庋藏戰國早期〈曾侯乙尊〉(圖二)與本件春秋〈青銅神獸銜環耳方壺〉,兩者皆在頸與腹之間圓雕神獸,器身上下遍飾淺浮雕變體蟠螭紋,不僅形成異常瑰麗的裝飾效果,且反映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充分展現青銅鑄製的高水準技術。

文獻參考
圖一 西周晚期〈梁其壺〉,1940 年陝西扶風任家村出土,陝西歷史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中國青銅器全集 5 -西周 1》,文物出版社,1996 年,頁 140,圖版 150
圖二 戰國早期〈曾侯乙尊〉,1978 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中國考古文物之美- 5 湖北隨縣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94 年,圖版 43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春秋晚期〈青銅蓮蓋龍耳交體龍紋壺〉,拍賣於香港華藝 2019 年 11 月 24 日,
編號 1148,成交價 HKD 2,59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