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銅質鎏金,質地堅實細密,鎏金厚重,富麗璀璨。蓋及爐口沿均刻飾連回紋,頂端飾蓮苞形鈕。蓋面有四層隆起,以弦紋區隔,最頂層飾覆蓮瓣,花瓣層疊,瓣尖挺拔,其下三層鏤雕纏枝牡丹紋,花朵盛開,枝葉婉轉綿延,最下層的纏枝牡丹間有兩尾祥龍穿梭,紋樣設計繁複。爐身直口,束頸,圓鼓腹,肩部雕飾覆蓮瓣紋,蓮瓣立體凸起,飽滿豐厚。腹部有花形開光,其內鏨細密珍珠地,中央飾壽字,旁有纏枝葉繾綣圍繞,曼妙多姿。下承覆碗形足,面雕蓮瓣紋,蓮瓣碩大舒展,層層相疊,立體感極強,瓣面鏨珍珠地及纏枝紋,細節處理一絲不苟,極為精湛。
爐身飾有三龍形耳,龍回首上望,張嘴露齒,頂雙角,鬚髮飛揚,身軀飽滿瘦長。龍弓背回首呈 S 形彎曲,龍鱗鏨刻整齊細密,四足短而強健,五爪張揚,前足搭扶於爐口沿處,後足附於爐腹。另配有一蓋,蓋面三層隆起,頂端雕蓮瓣紋,其下二層鏤雕纏枝牡丹紋,並以四條長鍊與龍首及龍身相連。整體工藝繁複精巧,紋樣設計富含華美霸氣,氣勢磅礴,為盛世繁榮富貴之象徵,
薰香爐又稱香薰或香爐,起源於漢代,可薰香衣物、消除疲勞以及驅散蚊蟲等。至宋代,文人雅士把焚香與烹茶、插花、掛畫並列爲四藝,香爐成為雅致生活中的重要物品。於書房中焚上一柱香,營造「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浪漫意境。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庋藏清〈銀熏爐〉(圖一),與本品皆以層疊設計,紋樣繁縟精美,與之相比,本件薰爐融入富貴牡丹、五爪金龍與壽字,寓意吉祥,同時融入高超鎏金工藝,奪人眼目,增添華貴。

文獻參考
圖一 清〈銀熏爐〉,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中國金銀玻璃琺瑯器全集 3 -金銀器(三)》,河北美術出版社,2004 年,頁 193,圖版 345
爐身飾有三龍形耳,龍回首上望,張嘴露齒,頂雙角,鬚髮飛揚,身軀飽滿瘦長。龍弓背回首呈 S 形彎曲,龍鱗鏨刻整齊細密,四足短而強健,五爪張揚,前足搭扶於爐口沿處,後足附於爐腹。另配有一蓋,蓋面三層隆起,頂端雕蓮瓣紋,其下二層鏤雕纏枝牡丹紋,並以四條長鍊與龍首及龍身相連。整體工藝繁複精巧,紋樣設計富含華美霸氣,氣勢磅礴,為盛世繁榮富貴之象徵,
薰香爐又稱香薰或香爐,起源於漢代,可薰香衣物、消除疲勞以及驅散蚊蟲等。至宋代,文人雅士把焚香與烹茶、插花、掛畫並列爲四藝,香爐成為雅致生活中的重要物品。於書房中焚上一柱香,營造「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浪漫意境。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庋藏清〈銀熏爐〉(圖一),與本品皆以層疊設計,紋樣繁縟精美,與之相比,本件薰爐融入富貴牡丹、五爪金龍與壽字,寓意吉祥,同時融入高超鎏金工藝,奪人眼目,增添華貴。

文獻參考
圖一 清〈銀熏爐〉,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中國金銀玻璃琺瑯器全集 3 -金銀器(三)》,河北美術出版社,2004 年,頁 193,圖版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