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玉質,細膩溫潤,留有金黃皮色。山子隨形雕琢,綜合圓雕、高浮雕、鏤雕等技法,正面山巒疊嶂,溪水潺潺,蒼松挺秀,山徑間老者拄杖前行,身後童子相隨。亭台內三位雅士環桌相談,一派清幽閒適。另面岩壁間瀑布傾洩而下,下方有雅士抱琴,其旁童僕相伴。留有大片皮色的山壁上陰刻七言詩:「東園相談夏黃公,綺里季沐楚山紅,甪里舉杖赴白首,聽泉思茶呼小童。」點出「商山四皓」之主題。整體布局均衡穩重,層林疊起,意境淡雅,置於文房,別具雅趣。
「商山四皓」為著名的歷史典故。相傳秦末漢初年間,有四位白髮皓首的老者: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長期隱居商山。直至漢劉邦時期,張良獻策延請四老輔佐太子劉盈,使其保住太子之位,事成之後四人再次離去隱居商山。「商山四皓」代表古代文人不願為官場羈絆,可望歸隱山林的希冀,成為藝術創作的經典題材之一。
「商山四皓」為著名的歷史典故。相傳秦末漢初年間,有四位白髮皓首的老者: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長期隱居商山。直至漢劉邦時期,張良獻策延請四老輔佐太子劉盈,使其保住太子之位,事成之後四人再次離去隱居商山。「商山四皓」代表古代文人不願為官場羈絆,可望歸隱山林的希冀,成為藝術創作的經典題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