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銅鑄漆金,金彩大部分已脫落,然仍可從殘留痕跡遙想最初的燦爛輝煌。尊像面相圓潤,慈眉善目,雙眉舒展,目光微垂,鼻樑尖挺,唇角含笑,充分展現觀音典雅文靜之態。頭戴富麗花冠,大耳垂肩,耳綴花璫。身著漢式雙領垂肩袈裟,衣緣呈 U 形垂至腹前,胸前配瓔珞,衣緣、下襬均鏨刻連珠紋及纏枝花紋。右手上舉施說法印,左手平舉於腹前捧淨瓶,結全跏趺端坐於仰蓮座上。蓮座如大蓮蓬,以五重蓮瓣組成,瓣葉飽滿規整,瓣尖挺拔有力。底層六角形圍欄式底座,內刻水波紋,象徵大蓮池,間以圓柱相連,意謂蓮莖上開出碩大蓮花。尊像坐於此座,表此心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雖身處卷浪翻波的五濁惡世,心能清明作主,不受染著。
觀音菩薩又譯為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在佛教中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據佛教經典所述,觀世音菩薩悲心廣大,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人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本件觀音造像由主尊、蓮台及六角形圍欄底座組件構成,造形端莊,工藝精細,是明代漢地造像風格的典型樣式。
觀音菩薩又譯為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在佛教中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據佛教經典所述,觀世音菩薩悲心廣大,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人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本件觀音造像由主尊、蓮台及六角形圍欄底座組件構成,造形端莊,工藝精細,是明代漢地造像風格的典型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