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盆撇口,深弧腹,圈足,底挖五滲水孔。形如仰置掛鐘,故名「仰鐘式花盆」。通體施罩濃釉,釉面勻亮,口緣呈褐色,內壁呈現天藍色,外壁窯變釉面藍紫相間,釉色 變化如夢如幻,展現鈞瓷窯變之美。施釉至足際,足底緣修飾端整,並塗上醬色護胎釉,外底陰刻「一」字款。
「瓶花」與「盆景」怡情養性,為文人雅士家居清翫的必備佳品。晚明時期尤其重視清雅的藝術美學,明高濂《遵生八牋》:「春時用白、定、哥、古龍泉均州鼓盆⋯⋯種蘭花,中置奇石一塊。夏則以四窯方圓大盆,種夜合二株⋯⋯秋取黃蜜二色菊花,以均州大盆⋯⋯冬以四窯方圓盆,種短葉水仙單瓣者佳。」當時文人對於四季花卉種植搭配的盆器極為講究。
文中所提「均州」盆,即指鈞窯。明代嘉靖萬曆時期,鈞瓷流行於文人階層,張應文《清秘藏》記:「均州窯,紅若胭脂為最,青若蔥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純而底有一、二數目字號者佳,其雜色者無足取。」官窯器底部多刻有一至十的數字代表器物大小,以便與對應尺寸的盆托配對。數字愈小,器物尺寸愈大。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宋〈鈞窯天藍釉仰鐘花盆〉(圖一),底部刻寫「六」字款、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明 十五世紀前半〈鈞窯天藍葡萄紫釉仰鐘式花盆〉(圖二),底部陰刻「九」字款,造形皆與本品相似,為尺寸略小之花器,做工考究,可資參考。細觀本件花盆,造形規整,器表天藍之質與玫瑰紫色釉交相輝映,典雅絢麗,展現鈞瓷窯變天然之美,極富藝術魅力。
.jpg)
文獻參考
圖一 宋〈鈞窯天藍釉仰鐘花盆〉,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兩宋瓷器(上)》,香港商務印書館,1996 年,頁 27,圖版 23
圖二 明 十五世紀前半〈鈞窯天藍葡萄紫釉仰鐘式花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瓶花」與「盆景」怡情養性,為文人雅士家居清翫的必備佳品。晚明時期尤其重視清雅的藝術美學,明高濂《遵生八牋》:「春時用白、定、哥、古龍泉均州鼓盆⋯⋯種蘭花,中置奇石一塊。夏則以四窯方圓大盆,種夜合二株⋯⋯秋取黃蜜二色菊花,以均州大盆⋯⋯冬以四窯方圓盆,種短葉水仙單瓣者佳。」當時文人對於四季花卉種植搭配的盆器極為講究。
文中所提「均州」盆,即指鈞窯。明代嘉靖萬曆時期,鈞瓷流行於文人階層,張應文《清秘藏》記:「均州窯,紅若胭脂為最,青若蔥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純而底有一、二數目字號者佳,其雜色者無足取。」官窯器底部多刻有一至十的數字代表器物大小,以便與對應尺寸的盆托配對。數字愈小,器物尺寸愈大。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宋〈鈞窯天藍釉仰鐘花盆〉(圖一),底部刻寫「六」字款、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明 十五世紀前半〈鈞窯天藍葡萄紫釉仰鐘式花盆〉(圖二),底部陰刻「九」字款,造形皆與本品相似,為尺寸略小之花器,做工考究,可資參考。細觀本件花盆,造形規整,器表天藍之質與玫瑰紫色釉交相輝映,典雅絢麗,展現鈞瓷窯變天然之美,極富藝術魅力。
.jpg)
文獻參考
圖一 宋〈鈞窯天藍釉仰鐘花盆〉,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兩宋瓷器(上)》,香港商務印書館,1996 年,頁 27,圖版 23
圖二 明 十五世紀前半〈鈞窯天藍葡萄紫釉仰鐘式花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