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玉質,潤澤細膩,布有褐色沁,黃褐沁色彷若夕陽餘暉,照映於山岩,增添色彩層次美感。隨玉料外形雕琢山林景色,正面層層山岩陡峭,溪水潺潺,岸邊一株蒼松挺立,枝幹蜿蜒,松針細密如輪。松下兩位雅士仙風道骨,昂首觀松,後有童子持畫卷相隨。背面美景與前方呼應,遠處山壁間搭建小亭,增添生活趣味。整體玉質溫潤,刀法純熟,雕工俐落精湛,構圖布局和諧,細節處理傳神,畫面古意盎然,實為難得之案頭陳設佳品。
玉山子,為立體圓雕的山林景觀,最早出現於兩宋時期,《宋史》:「詔輔臣觀粟于後苑御山子。」記敘真宗皇帝與群臣觀賞御廷之石造假山,事後君臣作詩留念。後玉工受此啟發,將整塊玉料精雕細作,使其形如山狀。清代以前山子造形多簡,自清代以降,「畫意」成為玉山子表現主題,其內容及技法與圖畫相似,將中國山水畫之精髓融入其中,寫實寫意相結合,頗有尺山寸水之意境。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玉松鶴山子〉(圖一)與本作皆以清雅脫俗的山林為構圖,巧妙以自然之質再造自然之藝術佳作。
.jpg)
文獻參考
圖一 清〈玉松鶴山子〉,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玉山子,為立體圓雕的山林景觀,最早出現於兩宋時期,《宋史》:「詔輔臣觀粟于後苑御山子。」記敘真宗皇帝與群臣觀賞御廷之石造假山,事後君臣作詩留念。後玉工受此啟發,將整塊玉料精雕細作,使其形如山狀。清代以前山子造形多簡,自清代以降,「畫意」成為玉山子表現主題,其內容及技法與圖畫相似,將中國山水畫之精髓融入其中,寫實寫意相結合,頗有尺山寸水之意境。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玉松鶴山子〉(圖一)與本作皆以清雅脫俗的山林為構圖,巧妙以自然之質再造自然之藝術佳作。
.jpg)
文獻參考
圖一 清〈玉松鶴山子〉,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