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珍國際藝術 | Yu Jen Taipei

選單

312 明治/大正時代 高瀨虎吉 (1869-1934)  銀自在蜻蜓置物

312 明治/大正時代 高瀨虎吉 (1869-1934)  銀自在蜻蜓置物

W10.5cm |附原共箱

後翅內銘款:好山
箱款:蜻蛉、好山
鈐印:好山

來源
宋培安收藏
香港佳士得 2018 年 11 月 27 日編號 3801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展覽:「2011 亞太傳統藝術節特展 – 日本明治美術」,國立臺灣傳統藝術中心,宜蘭,2011 年 7 月 8 日 – 2012 年 1 月 8 日
「驚きの明治工藝」,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東京,2016 年 9 月 7 日 – 10 月 30 日
「驚きの明治工藝」,細見美術館,京都,2016 年 11 月 12 日 – 12 月 25 日
「驚きの明治工藝」,川越市立美術館,埼玉縣,2017 年 4 月 22 日 – 6 月 11 日
出版:《2011 亞太傳統藝術節特展 – 日本明治美術》,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2011 年,頁 103
《明治之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2013 年,頁 286
《驚きの明治工藝》,東京藝術大學,2016 年,頁 52,圖版 021

預估價

TWD
150,000-200,000
USD
4,700-6,300
HKD
37,500-50,000
RMB
34,090-45,450
2022秋季拍賣
拍賣|
2022年12月18日(星期日) 3:20pm
地點|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中華文化總會大樓)
預展|
2022年12月10-16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
2022年12月17日 上午10:00至下午4:00
聯絡資訊:
+886-2-2358-1881
art@yu-jen.tw
 

拍品簡述




蜻蜓置物以銀為材,採多組銀件打出接合巧製而成,圓形頭,大複眼。胸部呈箱形,腹部細長,末端有八節尾鰓。兩對翅膀扁長,前後緣為流線形,表面由縱脈和橫脈交織分布,刻有六邊形格狀紋理,兩對翅膀的接連用一個鉚釘固定,和實體一樣可以上下揮動。六隻腳使用打入鉚釘方法製作,伸縮自如。
蜻蜓的日語為「蜻蛉」(とんぼ),古時亦稱「秋津」,初代天皇神武曾在高山上眺望國土時,感嘆本州就像交尾的蜻蜓一樣,因此從西元八世紀開始日本就和蜻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蜻蜓只能前進無法後退的特性,象徵「勇往直前」,從戰國時代(1603 - 1868 年)開始受到武士們喜愛,在其裝備上作為裝飾,漸演變成武者們象徵勝利的勝物,如明尼阿波利斯藝術與設計學院庋藏十七世紀〈頭盔〉(圖一)。日本戰國時代武將武田信玄手下武田四天王之一的板垣信方(1489 - 1548 年)亦對蜻蜓頗為喜愛,根據記載,不只頭盔,包含其手甲、綁腿甚至和服花紋皆為蜻蜓。本件蜻蜓置物,整體刻鑿細緻,維肖維妙,工序繁複,翅、尾鰓、肢皆可活動,既是象徵勝利的勝物,亦是文房玩賞佳品。


文獻參考
圖一   十七世紀〈頭盔〉,明尼阿波利斯藝術與設計學院庋藏,摘錄自明尼阿波利斯藝術與設計學院網站

 
請輸入以下資料後可下載狀況報告
姓  名:
電子信箱: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