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質,細膩柔滑,光雅瑩潤。壺體呈梨形,有「大吉利」吉祥之意。一面潔白光 潤,刻琢雅士泛舟觀景,河面水波翻騰,水紋細密,岸邊岩石兀立,翠竹隱現,線 條簡約,景色清雅宜人;另面腹部圓鼓,弧線流暢優美,造形纖細秀巧,器表保留 金黃色皮,色澤飽滿沉穩,又彷如燦爛金陽,盡顯高雅簡樸美態。整體琢磨光潔, 掏膛嚴整俐落,潔白玉質和金黃皮色對比鮮明,與構圖畫意相應,如秋景燦爛多 彩,意取「荷塘金秋」充滿詩情畫意,極具特色。
鼻煙壺,用以盛裝鼻煙之容器。明末清初自歐洲傳入中國後,蔚為潮流,成為一股 時尚風潮,精美巧作的鼻煙壺更進而轉化為政治犒賞、休閒與玩賞等蘊含多種文化 意義的藝術品。據文獻記載,雍正、乾隆等清代皇帝均曾挑選精緻的鼻煙壺供御賞 或頒賜臣屬之用:「乾隆五十二年,賜安南國王,鼻煙二瓶、鼻煙壺一。」、「乾 隆五十三年,再賜鼻煙三瓶、鼻煙壺二,朝鮮國王,鼻煙一筒,南掌國王,緬甸國 王,瓷鼻煙壺。」《勇盧閒詰》:「嘉慶七年,朝鮮使臣,預重華宮筳宴,復賜玻 璃鼻煙壺,後遂為常制。」可見鼻煙壺還發展為皇帝餽贈犒賞的制度,足見其重要 地位。清中期「畫意玉器」均以文人逸事或山水名勝為主題,模仿宋元繪畫作為寫 生藍本,本件鼻煙壺以玉材天然金黃色皮,結合宋代柳永《望海潮》詩詞:「有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意境,雅致脫俗,為足 以媲美紙本山水畫作之鼻煙壺佳品。
鼻煙壺,用以盛裝鼻煙之容器。明末清初自歐洲傳入中國後,蔚為潮流,成為一股 時尚風潮,精美巧作的鼻煙壺更進而轉化為政治犒賞、休閒與玩賞等蘊含多種文化 意義的藝術品。據文獻記載,雍正、乾隆等清代皇帝均曾挑選精緻的鼻煙壺供御賞 或頒賜臣屬之用:「乾隆五十二年,賜安南國王,鼻煙二瓶、鼻煙壺一。」、「乾 隆五十三年,再賜鼻煙三瓶、鼻煙壺二,朝鮮國王,鼻煙一筒,南掌國王,緬甸國 王,瓷鼻煙壺。」《勇盧閒詰》:「嘉慶七年,朝鮮使臣,預重華宮筳宴,復賜玻 璃鼻煙壺,後遂為常制。」可見鼻煙壺還發展為皇帝餽贈犒賞的制度,足見其重要 地位。清中期「畫意玉器」均以文人逸事或山水名勝為主題,模仿宋元繪畫作為寫 生藍本,本件鼻煙壺以玉材天然金黃色皮,結合宋代柳永《望海潮》詩詞:「有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意境,雅致脫俗,為足 以媲美紙本山水畫作之鼻煙壺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