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瓶以整塊白玉雕琢而成,玉質綿密溫潤,飽滿瑩白,局部有褐色沁。蓋面隆起, 陰刻二道弦紋,頂設捉鈕,鈕飾繩紋,刻工細密精湛。瓶橢圓形直口,束頸,頸兩 側雕雙耳,深腹,腹下漸收。正面高浮雕、鏤雕祥龍攀附,龍濃眉怒目,方吻,頭 頂雙角,身彎曲呈S形,五爪噴張,鱗片細密清晰,長尾隱現於波濤之中,姿態威嚴 霸氣。順著祥龍的目光,望向另一方童子手捧火珠。童子梳雙髻,面容圓潤,彎眉挺 鼻,嘴角含笑,身穿寬袖長褲,手捧小碟,碟中盛放火珠。下方海浪洶湧,寶瓶立於 其上宛若擎天巨岩屹立。配有碧玉雲紋座,白玉與碧玉色澤對比,更顯穩重。
本瓶綜合高浮雕、陰線刻及鏤雕等技法,造形搭配構思卓絕,碾琢細緻,莊重穩實。 尤以波濤翻卷的海浪為底,瓶為挺立岩石,天然沁色宛若飛濺浪花,引人入勝,寓有 「福山壽海」、「蒼龍教子」、「薪火相傳」和「萬世升平」吉祥之意。充分顯現清 代製玉工藝之精湛,流露天朝盛世之雄姿。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青玉雙龍戲 珠瓶〉(圖一),造形紋飾與本品相似,可資參考。然與之相比,本件蓋瓶巧雕童子 於其中,增添活潑趣味,別具巧思,且瓶腹貼有「乾隆十年五月初」黃簽,碧玉座又 陰刻填金「乾隆年製」篆書款,更添皇家氣韻。
.jpg)
圖一 清〈青玉雙龍戲珠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本瓶綜合高浮雕、陰線刻及鏤雕等技法,造形搭配構思卓絕,碾琢細緻,莊重穩實。 尤以波濤翻卷的海浪為底,瓶為挺立岩石,天然沁色宛若飛濺浪花,引人入勝,寓有 「福山壽海」、「蒼龍教子」、「薪火相傳」和「萬世升平」吉祥之意。充分顯現清 代製玉工藝之精湛,流露天朝盛世之雄姿。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青玉雙龍戲 珠瓶〉(圖一),造形紋飾與本品相似,可資參考。然與之相比,本件蓋瓶巧雕童子 於其中,增添活潑趣味,別具巧思,且瓶腹貼有「乾隆十年五月初」黃簽,碧玉座又 陰刻填金「乾隆年製」篆書款,更添皇家氣韻。
.jpg)
圖一 清〈青玉雙龍戲珠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