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口微束,短頸,鼓腹,上部豐滿至下收斂,平底。壺嘴飾短流,流口削平,曲柄雙管連於口肩之間,另側肩各有一繫。壺裡外均施黑釉,近足處露胎,外壁黑釉潑灑不規則大塊斑點,斑點由乳白、灰藍等色組成,對比鮮明,宛若於黑色釉上彩色般的裝飾,或像潑墨、或像幾朵白雲、或像一簇浪花,奔放不羈,富有自然活潑、痛快淋漓的美感,與唐人追求浪漫雄偉的審美趣味正相適合,體顯示出盛唐風韻。
花釉是唐人對河南魯山、郟縣等地瓷窯燒造的稱謂,為唐代瓷器的創新,突破單色釉的侷限,在黑釉或褐釉上潑著大塊的藍斑或灰白色斑紋,利用釉的流動,產生類似窯變的藝術魅力,並以色彩絢麗富於變化而聞名於世,在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與「密色瓷」和「唐三彩」共稱唐代三大名瓷。本壺體飽滿,輪廓線圓潤,釉面色調黑白分明,以大塊色斑點綴器物,質樸而凝重,應為唐代河南魯山窯的典型器。
花釉是唐人對河南魯山、郟縣等地瓷窯燒造的稱謂,為唐代瓷器的創新,突破單色釉的侷限,在黑釉或褐釉上潑著大塊的藍斑或灰白色斑紋,利用釉的流動,產生類似窯變的藝術魅力,並以色彩絢麗富於變化而聞名於世,在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與「密色瓷」和「唐三彩」共稱唐代三大名瓷。本壺體飽滿,輪廓線圓潤,釉面色調黑白分明,以大塊色斑點綴器物,質樸而凝重,應為唐代河南魯山窯的典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