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盞瓷胎,質地細膩,通體施青釉,釉色黃綠,凝澤剔透,釉薄處顯胎筋,施釉不及底,露胎出灰褐色胎骨,修飾平整,中置有一孔。全器採用堆塑、刻劃及印花等技法製成,淺碟式托盤,外壁光素,內模印三十二瓣菊紋裝飾,盞心刻劃折枝花卉,寓富貴美好生活。中柱堆塑瑞獅,呈俯臥回首姿態,雙眼圓睜,凸出瞪視,如意形鼻,齜牙裂嘴,身披鞍,尾渦狀翻捲上翹,背部堆貼重疊式仰蓮短柱與盞相連,臥於長方形基座上,為金時期耀州青瓷典型造型。陝西省銅川縣黃堡鎮出土,金〈青釉獅形燈〉(圖一)、(圖二)造形、釉色及技法與本品相似,可資參考。
耀州窯創燒於唐代,成熟於宋,為北方著名青瓷窯系,受越窯影響創燒刻花青瓷而聞名於世,有「耀州青瓷謂之越器,似以其類余姚縣秘色也」。其所產之日用照明具類,有燈、小燈盞、燭台、油壺、油瓶等。本件燈盞採用堆貼和刻劃技法,紋樣圖案豐富多彩,構思巧妙。全器飾釉後在潤玉般晶瑩的碧綠色下顯現出深淺不同層次,使之具有含蓄典雅的藝術美感,展現宋代上層社會和文人之審美情趣。
耀州窯創燒於唐代,成熟於宋,為北方著名青瓷窯系,受越窯影響創燒刻花青瓷而聞名於世,有「耀州青瓷謂之越器,似以其類余姚縣秘色也」。其所產之日用照明具類,有燈、小燈盞、燭台、油壺、油瓶等。本件燈盞採用堆貼和刻劃技法,紋樣圖案豐富多彩,構思巧妙。全器飾釉後在潤玉般晶瑩的碧綠色下顯現出深淺不同層次,使之具有含蓄典雅的藝術美感,展現宋代上層社會和文人之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