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屏以沉香雕琢,造形碩大,色澤溫潤飽滿,油線黝黑清晰,散發淡淡幽香。保留沉香天然隨形樣貌,其上以高浮雕、鏤雕技法雕琢菊花、梅花與蒼松。花朵嬌妍鮮嫩,俯仰間展現婉約姿態,松針細密,如針如輪,整體畫面繽紛豐富,雕琢極富立體層次感。中央長方形倭角開光,刻陽文隸書御製詩「石菊淩霄剪碎紈,或綻砌旁施松顛。」並有「太」、「璞」方印,詩文出自《題鄒一桂百花卷》,詩文與裝飾題材相呼應,極為精彩。
自然界的花草植物,不僅造形優美,更被賦予文人理想性格,歷來為中國藝術常見之裝飾紋樣,富有各種吉祥象徵與美好寓意。清代畫家鄒一桂曾精心描繪百科花卉,集成《百花卷》,進呈乾隆帝,深獲讚賞,乾隆更為之題寫絕句百首,顯露乾隆皇帝對百花之喜愛。本品以花卉為裝飾主題,從松針、菊花之布局刻劃,仿若將鄒一桂所繪之百花圖卷以不同形式再現,別具妙趣。
自然界的花草植物,不僅造形優美,更被賦予文人理想性格,歷來為中國藝術常見之裝飾紋樣,富有各種吉祥象徵與美好寓意。清代畫家鄒一桂曾精心描繪百科花卉,集成《百花卷》,進呈乾隆帝,深獲讚賞,乾隆更為之題寫絕句百首,顯露乾隆皇帝對百花之喜愛。本品以花卉為裝飾主題,從松針、菊花之布局刻劃,仿若將鄒一桂所繪之百花圖卷以不同形式再現,別具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