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精銅鑄造,器型碩大,質地堅實細密,銅色泛青,古樸莊重,寶氣內斂。盤口束頸,圓鼓腹下收,承三蹄足。肩兩側出S 形朝冠耳,曲轉向上,線條優美流暢,增添器身挺拔之姿。器型渾圓端正,爐身滿刻紋飾,口沿處飾連回紋,頸部、朝冠耳及腹部飾卍字紋,細條勻稱,轉折規矩,肩部如意雲頭紋及雲紋。三獸蹄吞足,浮雕獸面捲髯怒目,濃眉上揚,寬鼻闊嘴,獸口大張,獠牙清晰可見。口沿處鐫「大清乾隆年造」楷書陽文款,底平字俊。整體莊重大器,嚴謹合度。
朝冠耳亦稱判官耳,形制見於《宣德彝器圖譜》,在宣德年間是皇帝用來賜給詹事府、翰林院及國子監等十位主事臣的爐式,有「加官進爵」之吉兆。此器型歷來為宮廷專用,北京紫禁城內各殿前及園林,皆可見各式朝冠耳爐陳設(圖一)。乾隆朝仿古作器蔚然成風,尤其仿古銅爐,在師法古人之餘,亦帶有本朝富麗氣息,別具心裁。本件銅爐取源東周青銅鼎,如欽定四庫全書-重修宣和博古圖、卷四.周〈獸足鼎二〉(圖二),可為本品之仿古藍本。

文獻參考
圖一 天一門前大香爐,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紫禁城宮殿》,香港商務印書館,2014 年,頁 125,圖版 122
圖二 欽定四庫全書-重修宣和博古圖、卷四.周〈獸足鼎二〉,收錄於《宣和博古圖錄》,王黼編,頁 78
圖三 慈寧花園咸若館明間佛像及五供,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同圖一,頁 187,圖版 208
清代宮廷宗教法事盛行,鑄爐處的日常生產除文房陳設,還包括大量佛前供器。清檔中常見此類器物的記載,如乾隆二十四年:「太監胡世傑交銅燒古朝冠耳爐一件,傳旨著配花瓶蠟扡,欽此。」可知銅朝冠耳爐為清代常見宗教用器,與雙瓶合為佛前五供,如慈寧花園咸若館明間所陳設之五供(圖三),為廟堂之中的高等級供器。本件銅爐即屬佛教五供之一,用於儀式祭典,造形穩健端莊,朝冠耳線條流暢,剛健有力,滿刻紋飾繁複華美,怒獸銜足,顯露精良鑄工,更彰顯乾隆朝之繁榮盛世。

拍場類似作品
圖四 清乾隆〈銅仿古夔龍紋朝冠耳三足大香爐〉,
拍賣於紐約蘇富比 2017 年 3 月 15 日,編號 538,成交價 USD 372,500
朝冠耳亦稱判官耳,形制見於《宣德彝器圖譜》,在宣德年間是皇帝用來賜給詹事府、翰林院及國子監等十位主事臣的爐式,有「加官進爵」之吉兆。此器型歷來為宮廷專用,北京紫禁城內各殿前及園林,皆可見各式朝冠耳爐陳設(圖一)。乾隆朝仿古作器蔚然成風,尤其仿古銅爐,在師法古人之餘,亦帶有本朝富麗氣息,別具心裁。本件銅爐取源東周青銅鼎,如欽定四庫全書-重修宣和博古圖、卷四.周〈獸足鼎二〉(圖二),可為本品之仿古藍本。

文獻參考
圖一 天一門前大香爐,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紫禁城宮殿》,香港商務印書館,2014 年,頁 125,圖版 122
圖二 欽定四庫全書-重修宣和博古圖、卷四.周〈獸足鼎二〉,收錄於《宣和博古圖錄》,王黼編,頁 78
圖三 慈寧花園咸若館明間佛像及五供,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同圖一,頁 187,圖版 208
清代宮廷宗教法事盛行,鑄爐處的日常生產除文房陳設,還包括大量佛前供器。清檔中常見此類器物的記載,如乾隆二十四年:「太監胡世傑交銅燒古朝冠耳爐一件,傳旨著配花瓶蠟扡,欽此。」可知銅朝冠耳爐為清代常見宗教用器,與雙瓶合為佛前五供,如慈寧花園咸若館明間所陳設之五供(圖三),為廟堂之中的高等級供器。本件銅爐即屬佛教五供之一,用於儀式祭典,造形穩健端莊,朝冠耳線條流暢,剛健有力,滿刻紋飾繁複華美,怒獸銜足,顯露精良鑄工,更彰顯乾隆朝之繁榮盛世。

拍場類似作品
圖四 清乾隆〈銅仿古夔龍紋朝冠耳三足大香爐〉,
拍賣於紐約蘇富比 2017 年 3 月 15 日,編號 538,成交價 USD 37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