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s 495-512
盛世吉金
AGE OF ABUNDANCE
古以祭祀為吉禮,故稱青銅鑄造之祭器為「吉金」。其中香爐常常和書畫、宗教、藝術、雅集活動聯繫在一起,與文人之間的淵源極為綿長。如〈徽宗聽琴圖〉、〈伯牙鼓琴圖〉、〈玩古圖〉所描繪的場景中,可發現一爐清香是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生活、創作所必不可少的雅興。
據歷史記載,明宣德三年暹邏國朝貢風磨銅,皇帝下旨鑄銅爐,宮匠結合冶煉銅技術和參照歷代名器造形,稱為「宣德爐」,合計一萬八千餘件,當時宣爐除供御用外,也用來分賜諸王、臣下及京內各郊祭壇,甚至於各地的聞名寺院,分布非常廣泛,也推動中國銅爐文化的二次復興,影響明清文人雅士焚香品茗的吉金雅趣。
然在改朝換代之際,許多宣爐不但失散,甚至銷毀重鑄,至今已成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清代出現仿宣爐、私款爐,秉承明朝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以簡潔、明快、古樸為追求,其幽雅而變化萬千的皮色,經歷時間洗禮尤尚寶光內涵,流露雋永之美。
盛世吉金
AGE OF ABUNDANCE
古以祭祀為吉禮,故稱青銅鑄造之祭器為「吉金」。其中香爐常常和書畫、宗教、藝術、雅集活動聯繫在一起,與文人之間的淵源極為綿長。如〈徽宗聽琴圖〉、〈伯牙鼓琴圖〉、〈玩古圖〉所描繪的場景中,可發現一爐清香是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生活、創作所必不可少的雅興。
據歷史記載,明宣德三年暹邏國朝貢風磨銅,皇帝下旨鑄銅爐,宮匠結合冶煉銅技術和參照歷代名器造形,稱為「宣德爐」,合計一萬八千餘件,當時宣爐除供御用外,也用來分賜諸王、臣下及京內各郊祭壇,甚至於各地的聞名寺院,分布非常廣泛,也推動中國銅爐文化的二次復興,影響明清文人雅士焚香品茗的吉金雅趣。
然在改朝換代之際,許多宣爐不但失散,甚至銷毀重鑄,至今已成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清代出現仿宣爐、私款爐,秉承明朝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以簡潔、明快、古樸為追求,其幽雅而變化萬千的皮色,經歷時間洗禮尤尚寶光內涵,流露雋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