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質,質地細密堅實,局部有黃褐色沁。辟邪呈俯臥狀,首扁方,凸眼圓睜,寬鼻闊嘴,張口露齒,頦下長鬚,頭頂獨角,末端分岔。四肢短粗有力,前肢交疊,後腿曲於身側,姿態閒適,身側飾翼,為前後兩組羽毛組成,長尾彎繞收於底部。
神獸題材的玉雕藝術始於商周,《山海經》記載:「辟邪之獸,來自海東神獸,能知人之忠佞不直者,觸而淡殺之。」於漢魏之際迎向巔峰。辟邪形似虎豹,據傳是以食肉類猛獸為原型摹造而來,成為人們心目中祥瑞之獸,象徵「仁」與「瑞」。玉器上的辟邪,今所見最早作品為漢魏至南北朝之物,如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魏晉〈玉辟邪〉(圖一)與本品造形、姿態相近,可資參考。此時期之玉辟邪形式各異,然具許多共同特點,如綜合獅子頭和身、犀牛之角出雙叉、鳥翅及虎爪於一體,充分表現出兇猛超凡、神奇威武之勢。本件辟邪打磨圓潤,曲線飽滿,自然流暢,其金黃沁色於獸身,頗具古韻,亦添瑞氣,是件可玩賞或作紙鎮之雅逸巧品。

文獻參考
圖一 魏晉〈玉辟邪〉,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 4 -漢魏晉南北朝》,紫禁城出版社,2011 年, 頁 242-243,圖版 301
神獸題材的玉雕藝術始於商周,《山海經》記載:「辟邪之獸,來自海東神獸,能知人之忠佞不直者,觸而淡殺之。」於漢魏之際迎向巔峰。辟邪形似虎豹,據傳是以食肉類猛獸為原型摹造而來,成為人們心目中祥瑞之獸,象徵「仁」與「瑞」。玉器上的辟邪,今所見最早作品為漢魏至南北朝之物,如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魏晉〈玉辟邪〉(圖一)與本品造形、姿態相近,可資參考。此時期之玉辟邪形式各異,然具許多共同特點,如綜合獅子頭和身、犀牛之角出雙叉、鳥翅及虎爪於一體,充分表現出兇猛超凡、神奇威武之勢。本件辟邪打磨圓潤,曲線飽滿,自然流暢,其金黃沁色於獸身,頗具古韻,亦添瑞氣,是件可玩賞或作紙鎮之雅逸巧品。

文獻參考
圖一 魏晉〈玉辟邪〉,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 4 -漢魏晉南北朝》,紫禁城出版社,2011 年, 頁 242-243,圖版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