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質,質地緻密,清潤透亮。帶飾呈倭角長方形,正面邊框內浮雕雲龍紋。龍首正視,雙目深邃,長鬚飄逸,頭頂雙角,面容威嚴霸氣。四肢粗壯健碩,五爪強健,右前爪握寶珠,為元代龍紋典型特徵。龍身婉轉曲折,滿飾斜網格鱗紋,隱現在層層雲氣中,翻騰舞動,形象逼真。帶飾背面光素,挖長方形孔,四周留邊框,側面有長方形貫孔,以供穿繫革帶用。
玉帶飾是古人裝飾於腰帶上的玉飾件,既是裝飾品,又是實用器,更是身分地位的表徵。在唐代至明代較為流行,南朝梁國江淹著《江文通集》:「命幸得彩扇兮,出入玉帶與綺紳。」唐代亦規定僅三品以上官員方可用玉帶,顯示使用玉帶等級之高。
元朝官員的衣冠基本上承襲宋金制度,凡二品以上可繫玉帶,且保留草原民族特點,在服飾審美方面更加大器、華麗。如清宮殿藏畫本宋〈岳飛像〉(圖一),可見宋代所用玉帶飾和唐代相比已較大型,可想元代其形制更顯氣勢。而紋飾方面除動、植物紋外,又增加龍紋、獅紋、魚紋等,且將浮雕技藝發揮出神入化,使玉器工藝更加精湛,形成極具特色的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之藝術風格。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元〈玉鏤雕龍形帶飾〉(圖二)與本品皆以正面龍紋為飾,顯露典型元代風格。然與之相比,本件玉帶飾雕琢工藝更為細膩,刀法強勁,立體感極強,且整體形制規整威嚴,當屬帝王所用之珍罕玉雕佳品。

文獻參考
圖一 宋〈岳飛像〉,清宮殿藏畫本,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摘錄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網站
圖二 元〈玉鏤雕龍形帶飾〉,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中)》,
香港商務印書館,1995 年,頁 167,圖版 139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元〈白玉雕螭龍紋帶板〉,
拍賣於西冷印社 2021 年 7 月 25 日,編號 4383,成交價 RMB 460,000
玉帶飾是古人裝飾於腰帶上的玉飾件,既是裝飾品,又是實用器,更是身分地位的表徵。在唐代至明代較為流行,南朝梁國江淹著《江文通集》:「命幸得彩扇兮,出入玉帶與綺紳。」唐代亦規定僅三品以上官員方可用玉帶,顯示使用玉帶等級之高。
元朝官員的衣冠基本上承襲宋金制度,凡二品以上可繫玉帶,且保留草原民族特點,在服飾審美方面更加大器、華麗。如清宮殿藏畫本宋〈岳飛像〉(圖一),可見宋代所用玉帶飾和唐代相比已較大型,可想元代其形制更顯氣勢。而紋飾方面除動、植物紋外,又增加龍紋、獅紋、魚紋等,且將浮雕技藝發揮出神入化,使玉器工藝更加精湛,形成極具特色的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之藝術風格。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元〈玉鏤雕龍形帶飾〉(圖二)與本品皆以正面龍紋為飾,顯露典型元代風格。然與之相比,本件玉帶飾雕琢工藝更為細膩,刀法強勁,立體感極強,且整體形制規整威嚴,當屬帝王所用之珍罕玉雕佳品。

文獻參考
圖一 宋〈岳飛像〉,清宮殿藏畫本,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摘錄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網站
圖二 元〈玉鏤雕龍形帶飾〉,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中)》,
香港商務印書館,1995 年,頁 167,圖版 139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元〈白玉雕螭龍紋帶板〉,
拍賣於西冷印社 2021 年 7 月 25 日,編號 4383,成交價 RMB 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