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玉質,質地細潤光澤,精光內蘊,通體布有褐色沁。扁平狀,左右對稱,分上下兩部份。上方鏤雕對稱雙龍紋,龍回首仰望,身軀修長彎繞,頗富動感。下方刃部兩側有出戟,內琢蟬紋,線條細膩婉轉,刻工俐落。整器以商周青銅禮器為造形基礎,彙聚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
玉器仿古始於宋代,至明清時期形成大型的仿古玉系列。明朝仿古主要是仿古器物造形和紋飾,承載豐富的歷史內涵與人文知識,如本品古樸溫雅,具鮮明時代特色。清代國力強盛,文化繁榮,仿古玉興盛一時,前朝器成為士大夫乃至皇權階層爭相收藏的珍玩,模仿這些器物製作亦成為重要門類。如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白玉蟬紋斧〉(圖一),造形紋飾與本品極為相似,可資參考。
斧是古代一種兵器,早在良渚時期就已出現,《說文解字》:「大者稱鉞,小者稱斧。」與琮、璧構成禮器的三大核心,分別代表軍權、神權和財權。仿古製玉不僅是對傳統的繼承,同時具備當代玉器風格,與歷代古玉交相輝映,共同構築中國輝煌的玉器歷史。本品造形厚實大器,器表拋光精細,紋飾繁密然不失清朗,體現玉匠對前人創造的仰慕、憧憬和追求,又滲透出新的意境與活力,甚為難得。
.jpg)
文獻參考
圖一 清〈白玉蟬紋斧〉,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 9 -清》,紫禁城出版社,2011 年,頁 114-115,圖版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