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lisbury-Mohawk Gallery 1978 年 11 月 9 日購自紐約佳士得之收據
Receipt dated 9 November 1978 from Christie's New York to Salisbury-Mohawk Gallery
瓶嚴選上乘整料白玉雕琢,質潔白細膩,色澤明亮光潤。圓唇口,葫蘆形頸,溜肩,扁圓腹,橢圓形圈足,俗稱「抱月瓶」。頸及肩相交處飾對稱螭龍耳,連身捲尾,流暢生動。腹部素面圓形開光似若滿月,豐滿綽約。圈足邊緣岩石厚實,層層分明,正面岩石一大羊趴伏,四肢收於腹下,羊首回望,雙耳下垂,二目平視前方,神態篤定安詳。一立姿小羊與之相背,回首相望,展現山野靜謐恬淡之境。背面一仰首大羊,雙角向後略彎至肩部,作前行之姿,生動傳神。身後磐石於罅隙中冒出一株靈芝,大小三朵橫出,疏密得宜,靈動逼真,呈現祥瑞氣氛。
三陽開泰為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之一,亦稱「三陽交泰」,寓意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又「羊」與「祥」相通,將「吉祥」寫作「吉羊」,漢瓦當中亦有「大吉羊」之字樣。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黃玉三陽開泰雙連蓋瓶〉(圖一)於瓶側凸雕三隻羊,兩大一小的構圖與本品極為相似,皆以羊作裝飾,寓意太平盛世,國泰民安,可資參考。
抱月瓶身形似滿月,故稱「抱月瓶」或「寶月瓶」,代表花好月圓,國泰民安的盛世景象。乾隆時期尤嗜仿古,常以玉器仿製,為求外型圓滿規整,選材雕琢過程需耗費大量玉料,不僅成本極高,工藝技術要求相對卓越。自乾隆時期平定新疆,玉路通達以後,才得以製作如此珍稀昂貴之形制,使其成為清代宮廷殿堂的重要陳設器之一。本件抱月瓶造形充滿濃郁青銅器元素,源於戰國中期扁壺之創新作品,其複刻原型可參閱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二十二・漢〈素匾壺一〉(圖二),另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青玉勾雲紋寶月瓶〉(圖三),可作本件抱月瓶仿古風格比對的參考依據。唯本器於瓶邊緣延伸磐石,岩石上採圓雕技法以兩大一小的三羊為主題,光素似滿月的瓶身巧留金黃皮色,猶如皎潔月光映照,獨具綽約之姿。
本件抱月瓶形制規整,線條婉轉流暢,結合挖膛、透雕、淺浮雕等多種工藝製作,構圖極為講究,法度嚴謹,動靜結合,頗具空間感和清遠之意韻,觀之精緻典雅,為清中期具有代表性的玉器珍品。

文獻參考
圖一 清乾隆〈黃玉三陽開泰雙連蓋瓶〉,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摘錄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網站
圖二 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二十二.漢〈素匾壺一〉,
收錄於《景印擒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一五七冊、器用類,世界書局,1986 年,頁 243-626
圖三 清乾隆〈青玉勾雲紋寶月瓶〉,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 10 -清》,紫禁城出版社,2011 年,頁 52,圖版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