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珍國際藝術 | Yu Jen Taipei

選單

223 春秋  青銅交龍紋鼎

223 春秋  青銅交龍紋鼎

H40cm

來源:奉文堂收藏

預估價

TWD
3,000,000-3,800,000
USD
107,100-135,700
HKD
833,300-1,055,600
RMB
681,820-863,640
2022春季拍賣
拍賣|
2022年6月19日(星期日) 2:30pm
地點|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中華文化總會大樓)
預展|
貴賓預約
2022年6月8-14日 上午10:00至下午6:00
公眾預展
2022年6月15-17日 上午10:00至下午6:00
2022年6月18日 上午10:00至下午4:00
聯絡資訊:
+886-2-2358-1881
art@yu-jen.tw
 

拍品簡述

青銅鑄造,質地堅實細密,滿布深淺不一綠鏽,彰顯滄桑古韻。鼎立耳外侈,敞口,唇平折,腹為半球形,承三獸蹄足,足內側鑄有弧形凹槽。耳飾交龍紋,腹部中央有一道凸弦紋,上腹部飾交龍紋,龍身呈曲折形線條相互交纏,連續式交結,軀體扁闊,細琢斜線紋。龍首隔身,前後相應,上下相對,繁複精美,下腹部素面無紋。三足細高,面飾高浮雕獸面,雙眼外凸,濃眉捲曲彎繞,頂有雙角,猙獰莊重,富有神秘威嚴之氣。今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庋藏春秋中期〈交龍紋鼎〉(圖一),造形紋飾與本件春秋〈青銅交龍紋鼎〉相似。另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四.周〈兕鼎四〉(圖二)圖譜,造形與本品相似,紋飾則有不一樣的變化,皆為同時代青銅鼎佳器,可資參考,應為當時極受珍視之典型樣式。然本器交龍、獸面紋飾的輪廓線峻直銳利,做工精雕細琢,更顯典雅輝煌。

鼎是中國青銅文化的代表,是在新石器時代陶鼎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經過夏商兩代,青銅鼎於周代達到鼎盛,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花紋繁縟富麗,使青銅藝術邁向全新境界。其不僅是烹煮肉食、實牲祭祀和宴饗的食器,亦是貴族用以「別上下、明貴賤」的重要青銅禮器。在西周禮樂制度中,規定只有周天子能使用九個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鼎成為立國重器,為國家和權力等級的象徵。春秋中期以後,舊禮制之衰落消除了對青銅工藝的束縛,諸侯國的經濟發展促進青銅鑄造業的振興,青銅藝術更新的面貌逐漸顯露,以龍紋為主的青銅器紋飾細密繁縟,用類似繪畫形式裝飾於青銅器,呈現豐富藝術風格。如1952年河北唐山賈各莊出土,中國歷史博物館庋藏戰國早期〈蟠龍紋鼎〉(圖三)及本件春秋〈青銅交龍紋鼎〉龍紋皆以連續式交結,軀體飾斜線紋,裝飾華美富麗,顯得十分精細。


文獻參考
圖一  春秋中期〈交龍紋鼎〉,1978 年山東沂水劉家墊子出土,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庋藏 
出處:《中國青銅器全集 9 -東周 3》,文物出版社,1995 年,頁 67,圖版 64
圖二  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四.周〈兕鼎四〉 
出處:《景印擒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一五七冊、器用類,世界書局,1986 年,頁 243-120
圖三  戰國早期〈蟠龍紋鼎〉,1952 年河北唐山賈各莊出土,中國歷史博物館庋藏 
出處:同圖一,頁 97,圖版 94

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紐約蘇富比2014年3月18日,編號109,春秋中期〈徐王鼎〉(圖四),與本品皆為春秋時期的銅鼎精品。然與之相比,本品造形碩大規整,姿態恢弘大氣,紋飾清晰,工整細密,凝聚先祖的才思與創造,雖已跨越千載時光,仍具無窮藝術感染力,以其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訴說著悠久璀璨的歷史,為卓越的藝術珍品。


拍場類似作品
圖四  春秋中期〈徐王鼎〉,拍賣於紐約蘇富比2014 年 3 月 18 日,編號 109,
成交價 USD 341,000
請輸入以下資料後可下載狀況報告
姓  名:
電子信箱: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