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盒以青銅鑄造而成,質地堅實細膩,滿布銅綠,顯露滄桑古韻。呈臥虎造形,虎身蜷屈伏臥形成子母口,盤於平底。蓋虎頭平昂,直鼻方吻,大眼注視前方,鑲嵌綠松石為眼珠。雙耳服貼頭部後仰,身形飽滿,肌肉鼓起噴張,長身蜷伏,一前肢搭於上方,腳爪強勁有力。頂部設有活環,蓋與盒交接處設有三個獸面,藉以向下扣住盒身。通體採錯金銀手法裝飾,紋飾細膩精美,線條流暢婉轉,將此器點綴得光彩奪目,極具典雅端穆風範。
錯金銀是古代金屬細工裝飾技法之一,最早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盛行於戰國兩漢時期。其工藝技巧繁複,須先於青銅器表面預先鑄出或鏨刻圖案、銘文所需之凹槽,嵌入金銀絲、片,錘打牢固,再以蠟石將其打磨光滑,凸出圖案和銘文裝飾效果。金銀與青銅的光澤相映成輝,將圖案襯托得格外華美典雅,更顯青銅器之珍貴。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漢〈錯金銀臥虎鎮〉(圖一),與本品皆呈臥虎造形,施以錯金銀工藝裝飾,富有極佳視覺效果,可資參考。與之相比,本件蓋盒形體飽滿,鑄造精良,錯金銀工藝更為細膩,在青綠鏽層襯托下,古樸與貴氣相糅,極為精緻非凡。
.jpg)
文獻參考
圖一 漢〈錯金銀臥虎鎮〉,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銅生活器》,香港商務印書館,2006 年,頁 150,圖版 128
錯金銀是古代金屬細工裝飾技法之一,最早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盛行於戰國兩漢時期。其工藝技巧繁複,須先於青銅器表面預先鑄出或鏨刻圖案、銘文所需之凹槽,嵌入金銀絲、片,錘打牢固,再以蠟石將其打磨光滑,凸出圖案和銘文裝飾效果。金銀與青銅的光澤相映成輝,將圖案襯托得格外華美典雅,更顯青銅器之珍貴。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漢〈錯金銀臥虎鎮〉(圖一),與本品皆呈臥虎造形,施以錯金銀工藝裝飾,富有極佳視覺效果,可資參考。與之相比,本件蓋盒形體飽滿,鑄造精良,錯金銀工藝更為細膩,在青綠鏽層襯托下,古樸與貴氣相糅,極為精緻非凡。
.jpg)
文獻參考
圖一 漢〈錯金銀臥虎鎮〉,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銅生活器》,香港商務印書館,2006 年,頁 150,圖版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