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胎,胎質細密,鍍金亮澤。壺直口,溜肩,橢圓形鼓腹,橢圓形足。通體施白釉,釉色潔白細膩,溫潤淡雅。口沿處施黃釉,其上以紅、藍、綠彩勾勒草葉紋,下承蓮瓣紋一周,蓮瓣凸起富有立體感。腹部於白地上以各式彩釉繪通景花蝶圖,一面有紅、黃菊花盛綻,一株鳶尾花橫逸其間,側邊藤蔓纏繞,結有兩葫蘆;延伸至另面百合花飄逸搖盪,嬌紅的玫瑰盛開,嫩葉點綴襯托,紫色雛菊穿插,畫面繽紛熱鬧。空中數隻蝴蝶翩翩飛舞,為清雅秀麗的美景增添生機與活力。底於綠地書墨彩「乾隆年製」雙行四字篆書款。整體繪工精緻,線條勾勒纖細,色彩飽滿且有漸層變化,增添景物立體感,自然美景凝聚在寸天厘地間,賞心悅目,令人不忍釋手。
銅胎畫琺瑯,又稱「琺瑯畫」。至遲在康熙三十年宮內已試燒成功,康熙五十七年武英殿琺瑯作歸屬養心殿造辦處前後為此技術成熟的精製階段,充分顯示出畫琺瑯器薄、平、光、豔、雅的特性。雍正、乾隆時期的琺瑯器,除繼承康熙時期以黃色或白色等琺瑯料做圖案地色,並推陳出新,器型種類增多,除碗、盤外,常見香盒、花瓶、鼻煙壺等生活用品。乾隆時期畫琺瑯的裝飾工藝趨向稠密堆砌式,且紋飾題材豐富,纏枝花、折枝花、四季花卉、鳥蟲異獸和幾何圖案等。畫面處理多採渲染法,增加層次感和立體效果。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畫琺瑯花蝶圖煙壺〉(圖一),其造形、紋飾與本品幾乎相似,應屬同一畫稿,圖案嚴謹工整,畫工精美細緻,釉色溫潤細膩,可資比對參考。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香港蘇富比2015年5月31日,編號188,清乾隆〈銅胎北京畫琺瑯花蝶圖鼻煙壺〉(圖二),與本品皆展現出清代琺瑯工藝之純熟精湛。

文獻參考
圖一 清乾隆〈畫琺瑯花蝶圖煙壺〉,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鼻煙壺》,香港商務印書館,2003 年,頁 90,
圖版 138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二 清乾隆〈銅胎北京畫琺瑯花蝶圖鼻煙壺〉,拍賣於香港蘇富比 2015 年 5 月 31 日,
編號 188,成交價 HKD 2,8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