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由書法及山水畫兩件扇面組成。書法內容取自明代畫家沈周的題畫詩,以行書撰寫,中鋒行筆,筆勢流轉,筆劃渾厚勁挺,提按變化順乎自然,字形參合篆、隸、行、楷、草,行筆頓挫分明,打破整齊單調的布局,展現出大千書法獨有風貌。山水畫扇面描繪黃山雄壯景致,山巒綿延,岩石聳立,前景蒼松茂密,茅屋矗立,一道小徑自山腳向上延伸,高仕與從僕沿徑前行,四周雲霧繚繞,氣氛悠遠。整體設色淡雅,山體和雲霧巧妙地融合,畫面幽邃空靈。右方題詩:「黃帝棲真處,遺台舊跡荒,何當憑鳥翼,從此寄行藏,黃山煉丹臺。」可知畫家以黃山煉丹台為摹寫對象,黃山自然美景於紙墨間再現。整幅作品以自然景色為主要題材,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與黃山煉丹台相對、書法與畫作呼應,氣韻連綿,別具心裁。
張大千(1899-1983),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家學淵源豐厚,乃名噪中外、史上少見的全方位藝術大師。繪畫、書法、篆刻、詩詞無所不通。書法各體皆擅,其書如其人,豪放豁達、穩捷、灰諧而富含靈氣。將碑學渾厚樸質之氣,參入篆隸戰顫之行筆,再加以貫通山谷筆意,終而形成獨特風格之「大千書體」。與齊白石並有「南張北齊」之譽,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
張大千(1899-1983),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家學淵源豐厚,乃名噪中外、史上少見的全方位藝術大師。繪畫、書法、篆刻、詩詞無所不通。書法各體皆擅,其書如其人,豪放豁達、穩捷、灰諧而富含靈氣。將碑學渾厚樸質之氣,參入篆隸戰顫之行筆,再加以貫通山谷筆意,終而形成獨特風格之「大千書體」。與齊白石並有「南張北齊」之譽,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