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箸為八成純金打造,重144公克。首方足圓,首作六棱長方形,一面正楷陰刻「成化十一年九月承奉司造金箸一雙重三兩八錢八分」二十二字銘。箸足圓柱狀且向下逐漸收細至末端呈錐形,箸首與足之間則飾有七層圓珠裝飾,象徵吉祥圓滿,全器金光練達,寶光瑩瑩,華麗感倍增。
箸,為中國獨特的進食工具,先秦時期稱為「梜」,漢代已稱「箸」。隋唐、五代時期,出現金、銀、玉等各式珍貴材料製成的箸,為統治階層所使用。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宋璟為宰相,朝野人心歸美焉,時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內臣賜璟。」唐玄宗賜宰相宋璟金箸,以表彰其如筷箸般耿直剛正。
隨著黃金製作工藝技術的成熟,明代成為黃金製造史上的鼎盛時期,順沿前朝法度,限制庶民用金,對金銀礦的開採、熔鍊實行嚴格管控。然內廷銀作局卻大量打造金銀器,從生活用具到飾品,皆用料華貴,技藝高超,以供皇室成員使用。在明代,箸的款式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首方足圓。「首方」,即是上部為方形;「足圓」,即箸的下半部為圓形。首方提供能工巧匠在箸上題詩、刻字、雕花的藝術表現,部分刻銘文,內容包含製作年代、器物名稱、金的成色重量,有的還刻有經管官和工匠姓名。如定陵博物館庋藏明萬曆〈金箸〉(圖一),與本對金箸皆刻有製作時間、名稱、重量以及承作機構,為難得之明代金箸精緻貴巧之珍品。
「承奉司」是洪武三年始設的親王府內官機構,專門負責處理親王的內務。其正官稱「承奉正」,官秩正六品。據此推之,本對金箸或為成化年間某親王的用箸,同時也是其尊貴身分的最佳表徵。由於清初皇室將前朝金器大量銷融、重新製作,多不復存,因此明代皇家金器如今已難得一見,更顯本對金箸之珍稀罕見。
.jpg)
文獻參考
圖一 明萬曆〈金箸〉,北京昌平區十三陵定陵地宮出土,定陵博物館庋藏,收錄於《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金銀器卷》,北京出版社,2004 年,頁 155,圖版 171
箸,為中國獨特的進食工具,先秦時期稱為「梜」,漢代已稱「箸」。隋唐、五代時期,出現金、銀、玉等各式珍貴材料製成的箸,為統治階層所使用。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宋璟為宰相,朝野人心歸美焉,時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內臣賜璟。」唐玄宗賜宰相宋璟金箸,以表彰其如筷箸般耿直剛正。
隨著黃金製作工藝技術的成熟,明代成為黃金製造史上的鼎盛時期,順沿前朝法度,限制庶民用金,對金銀礦的開採、熔鍊實行嚴格管控。然內廷銀作局卻大量打造金銀器,從生活用具到飾品,皆用料華貴,技藝高超,以供皇室成員使用。在明代,箸的款式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首方足圓。「首方」,即是上部為方形;「足圓」,即箸的下半部為圓形。首方提供能工巧匠在箸上題詩、刻字、雕花的藝術表現,部分刻銘文,內容包含製作年代、器物名稱、金的成色重量,有的還刻有經管官和工匠姓名。如定陵博物館庋藏明萬曆〈金箸〉(圖一),與本對金箸皆刻有製作時間、名稱、重量以及承作機構,為難得之明代金箸精緻貴巧之珍品。
「承奉司」是洪武三年始設的親王府內官機構,專門負責處理親王的內務。其正官稱「承奉正」,官秩正六品。據此推之,本對金箸或為成化年間某親王的用箸,同時也是其尊貴身分的最佳表徵。由於清初皇室將前朝金器大量銷融、重新製作,多不復存,因此明代皇家金器如今已難得一見,更顯本對金箸之珍稀罕見。
.jpg)
文獻參考
圖一 明萬曆〈金箸〉,北京昌平區十三陵定陵地宮出土,定陵博物館庋藏,收錄於《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金銀器卷》,北京出版社,2004 年,頁 155,圖版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