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精銅為胎,厚實沉穩。呈圓筒形,平底,下呈三如意雲形足。香爐外壁銅本色滿地錦紋。口緣及足脛上下邊緣各鏨凸弦紋,腹部於珍珠錦地上鑄鎏金折枝花果,壽桃、佛手、石榴、葡萄、荔枝等紋樣,線條生動,各式瑞果富含「生生不息」、「子嗣延綿」之寓意。整體造形穩重,圖樣布局疏密有致,金彩在古樸銅色映襯下極為鮮明,貴氣十足。底部鏨刻「文明」二字,為文房佳品。
胡文明,明萬曆年間鑄銅工藝名匠。雲間(舊江蘇松江府的別稱,今屬上海市)人,生卒不詳。以製作銅鎏金文房用器見長,並能按古式製彝、鼎、尊、卣之類銅器。據《雲間雜誌》記載:「古式制彝鼎尊卣之屬極精,價亦甚高,誓不傳他姓。時禮帖稱胡爐,後亦珍之。」其銅器有著特色鮮明、前所未有的獨創風格,在宣德爐以來光素質實的風氣下另闢蹊徑,反其道而行之,鏨刻錦紋作地,主紋鎏金,形成主地紋的強烈反差,以繁縟華麗的風格求得突破。胡文明的經典爐式有兩種:一為三足筒式爐,通常飾以花卉紋;一為仿古(圈足)簋式爐,通常飾以海獸紋。本器端莊穩健,紋飾鎏金,視覺對比強烈,金氣燦然,反映胡爐之風尚,為廳堂陳設之佳器。
胡文明,明萬曆年間鑄銅工藝名匠。雲間(舊江蘇松江府的別稱,今屬上海市)人,生卒不詳。以製作銅鎏金文房用器見長,並能按古式製彝、鼎、尊、卣之類銅器。據《雲間雜誌》記載:「古式制彝鼎尊卣之屬極精,價亦甚高,誓不傳他姓。時禮帖稱胡爐,後亦珍之。」其銅器有著特色鮮明、前所未有的獨創風格,在宣德爐以來光素質實的風氣下另闢蹊徑,反其道而行之,鏨刻錦紋作地,主紋鎏金,形成主地紋的強烈反差,以繁縟華麗的風格求得突破。胡文明的經典爐式有兩種:一為三足筒式爐,通常飾以花卉紋;一為仿古(圈足)簋式爐,通常飾以海獸紋。本器端莊穩健,紋飾鎏金,視覺對比強烈,金氣燦然,反映胡爐之風尚,為廳堂陳設之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