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質,細膩油潤,色澤皎潔,局部有褐色沁。通體圓雕為辟邪造形,頭頂雙角,尖耳,水滴形眼,濃眉挺鼻,方吻,口銜小羽觴。四肢伏地,前肢生羽翼,腹部圓鼓,背後部有骨椎狀裝飾,長尾分為兩縷捲曲。背部有孔可通腹部,腹內掏空可儲水。整體造形風格承襲漢代,線條優美刻劃入微,展現玉雕精湛技藝。
辟邪是漢、六朝流行的祥瑞動物,明清文人喜仿之,以銅或玉做成硯滴置於案頭。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漢〈玉辟邪〉(圖一),辟邪樣貌、動態與本品相似,或為本件硯滴的仿效藍本,然在此基礎上加以變化,造形更為優雅精緻。硯滴為文房用品,又稱水滴、書滴,貯存硯水供磨墨之用。漢代已有飛熊、臥羊、辟邪、鳩鳳等多種樣式的玉質硯滴,常為後代所模仿。發展至明代又被稱為「水中丞」,除用於儲水外還是文房內的陳設品。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明末清初〈辟邪玉硯滴〉(圖二),以瑞獸為造形,口銜小羽觴,造形設計與本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資參考。本品造形修長,雕工細膩,局部施以細陰刻線以示毛髮,辟邪神態活靈活現,置於文房桌案既為實用器具,亦為賞心悅目之陳設。

文獻參考
圖一 漢〈玉辟邪〉,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上)》,香港商務印書館,2006 年,頁 240,圖版 201
圖二 明末清初〈辟邪玉硯滴〉,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辟邪是漢、六朝流行的祥瑞動物,明清文人喜仿之,以銅或玉做成硯滴置於案頭。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漢〈玉辟邪〉(圖一),辟邪樣貌、動態與本品相似,或為本件硯滴的仿效藍本,然在此基礎上加以變化,造形更為優雅精緻。硯滴為文房用品,又稱水滴、書滴,貯存硯水供磨墨之用。漢代已有飛熊、臥羊、辟邪、鳩鳳等多種樣式的玉質硯滴,常為後代所模仿。發展至明代又被稱為「水中丞」,除用於儲水外還是文房內的陳設品。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明末清初〈辟邪玉硯滴〉(圖二),以瑞獸為造形,口銜小羽觴,造形設計與本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資參考。本品造形修長,雕工細膩,局部施以細陰刻線以示毛髮,辟邪神態活靈活現,置於文房桌案既為實用器具,亦為賞心悅目之陳設。

文獻參考
圖一 漢〈玉辟邪〉,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上)》,香港商務印書館,2006 年,頁 240,圖版 201
圖二 明末清初〈辟邪玉硯滴〉,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